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黄里秋日太阳照在成都牧马山上一座庭院里立在

四川日报 2012-10-02 17:45 大字

□本报记者 黄里

秋日,太阳照在成都牧马山上一座庭院里,立在院子的几尊希腊女神像轮廓更加分明。女神像后面,是著名雕塑家叶毓山的工作室,里面立满各式汉白玉、不锈钢和不知名石材的雕塑品。

叶毓山白衣白裤,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稀疏的白发整齐地向后梳了个大背头。他微笑着把记者迎进工作室,眼神中透着一种雕刻刀式的严厉。工作室里,可以看到他的最新作品《山川永纪》黄泥制作的小样——一个有99个人物造型的大型浮雕群,将于明年5月在北川地震博物馆与世人见面。

他的助手正在细心地喷水,让小样保持随时可以雕刻的状态。随时都在构思,随时都可以工作,77岁的叶毓山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热情。

A

50年里100多座雕塑问世

1961年,26岁的叶毓山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时,就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制作了领袖全身雕像,一举成名。之后的50多年时间里,共有100多座著名雕塑在他手中问世,其作品遍布海内外。不论安放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谊涉重洋》,立于美国西雅图的 《举杯邀明月——李白》,还是重庆长江大桥上的铝合金雕塑《春·夏·秋·冬》;不论贵州遵义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广西兴安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还是四川松潘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符号和文化标志,也筑就了叶毓山在中国美术界不可替代的地位。

1984年,叶毓山担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时,他力主学校搞一次“学生自选作品展”:不用学院和老师认可,只要学生自己推荐就可进入展览。这一倡议,让院内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当年就有学生拿出一装置作品,震惊了校园。而直到今天,装置作品依然还是当代艺术展中颇多争议的类型。

“哪怕是一年级新生,只要有好的作品草图,学院就出资帮助他们成就作品。”这样的办学思路,在当年全国美术学院里都是领先的,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他们心底的艺术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快,就出现了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新人,他们靠自己的作品扬名天下。

“13年的院长生涯,我无愧于教学。但我还想搞点自己的作品,留给社会。”1994年,叶毓山主动离开四川美术学院,开始个人创作。

B

“中国式”雕塑“随石赋型”而为

对每一个新来牧马山工作室的参观者,叶毓山总是喜欢先介绍自己的摄影作品。最近拍摄的一组《翠鸟衔鱼》,就压在工作室进门处巨大的桌面上。这组照片,是他在工作室附近水塘拍摄的,“蹲点守候翻飞而来的小鸟,花了一整个夏天的时光才拍到。”叶毓山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也喜欢这里的生灵,“在牧马山,有一群白鹭和我已经相互陪伴了十多年。”

当然,他从来也不掩饰自己的艺术成就,喜欢用作品《逝者如斯夫》来解读他的艺术思想。《逝者如斯夫》创作于1997年,材料是汉白玉。它一半是希腊女神像,一半是秦俑。“女神与秦俑放在一起,意味着它们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是一个东方雕塑大师对西洋艺术思想的诠释。

他还喜欢把参观者带到一组《八仙》的群雕前,让人们领略他的“中国式”雕塑——写意与传神。《八仙》完全不讲究西方雕塑传承的解剖结构原理,而是融入了中国美术的写意与传神。《八仙》系列是他面对一块块剩余材料甚至废料而产生的创作冲动,材料给了什么天然条件,人物造型就依势而作,是“随石赋型”的豪情之作,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石材的天然要素。抛开草稿、小样、泥塑、再转为石材和金属材料的创作流程,叶毓山亲自操刀完成最后的雕琢。

其实,这样的雕塑手法也并非随意而为,只是因为西方雕塑严格的几何尺寸要求,无法传神地表达东方的传统文化。《八仙》系列,雕塑细节当然也有,但整体造型就是“几大刀下去就成了。”叶毓山对这类“中国式”雕塑的解读,常常让人目瞪口呆,又佩服不已。

C

保持一份耐心把作品做成经典

历史长河中的机遇、时代发展的脉络和个人审美的取向,成就了叶毓山非凡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1979年,重庆长江大桥上的铝合金雕塑《春·夏·秋·冬》,成为他艺术创新的开篇之作。4个青春男女以优美、抒情的姿态出现在桥头,曾经引起巨大的反响。1985年,由3个舞蹈少女舒展身姿连接成的环形雕塑《蹈》出现在成都锦城艺术宫前,成为一种标志性的雕塑结构。尽管如今看来已经不新鲜,但却是那个年代城市雕塑突破性的创作。

2011年,新北川县城抗震纪念园里,傲然矗立起一座高25米的英雄纪念碑《新生》,这是叶毓山的创新之作。远远望去,纪念碑像一座不规则的羌族碉楼,一个象征着灾区人形象的巨人在碑体上“走出来”,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挣脱母亲的怀抱,脱离碑体,欢快地奔向前方……不规则的整体造型,完全改变了纪念碑的传统造型,将地震、重建、走向新生活的意念呈现在观众眼前。

“唐代雕塑了不起,汉代也很伟大。但我们现代人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呢?如果只是模仿,或者接近那些历史作品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叶毓山常常对年轻的艺术家们说,不要急于求成,要把作品做成自己的,而不是某个过去时代的,或者是像谁的。

叶毓山保持对世界美术界的高度关注,他提醒同行和后辈:“国外美术利用新材料、新科技手段,已经做得非常精细,我们也要保持一份耐心,把作品做成经典。”

不久,一个3000平方米的工作室将在牧马山建成,叶毓山打算把自己的作品以原作、小样、模型和图片的形式全部陈列在里面,让参观者可以看到中国雕塑艺术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就算是把自己的艺术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了。”

新闻推荐

东西南北文化大拜年

□本报记者李思忆东文体齐上阵迎新有新招◎播报2月4日起,为期23天的“致富思源·幸福广安”——广安市2013年新春灯会已在广安市沿思源大道经思源广场至江岸边举行。不仅如此,春节期间“迎新春”美...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