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农副产品不愁销
在安县花荄镇六合村,一条5.5米宽的水泥路穿过了村民卿发富的果园。看着这条路,卿发富的心里满是喜悦和感激,他说,这条通到果园里的路是一条幸福路,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雨天一身泥出行靠双脚
“10年前的路简直不敢去想哦。”卿发富说起以前,眉头就打起了皱。他说,那时候每到下雨天只能呆在家里,根本不愿意出门,因为走一段路,鞋子、裤子上都是泥。有时候雨大,走着走着就会陷进泥里,抬脚也十分困难,骑摩托车也要打滑,所以只能选择在晴天外出。家里种的谷子、油菜、小麦等,在收获时只能请人搬到路边,然后抬上三轮车。看到天要下雨,就要赶快找东西盖。一年辛辛苦苦忙下来,只有近万元的收入。“那时候到花荄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去卖点菜基本上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赶场的时候,要在太阳出来前出门,等太阳落山才能回家。村里的人都说看到门前的这条土路就心寒,大家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修好门前的这条路。”卿发富说。
后来,卿发富发现种水果赚钱多,就到成都龙泉驿等地学习,打算回来后试种一些水果。可是每次从成都回到家里,看到家门口的那条路就发愁,不知道水果种好了怎么运出去。2002年,卿发富种了6亩多桃子。由于路实在太烂不好运输,他和8个村民打伙出钱,大家用板车推泥巴,用筐子抬石头,一点一点修出一条1公里长的碎石路。碎石路虽然比土路好一些,可是又弯又折,只有两米宽,运水果还是不方便。去场镇要半个小时时间,因为开车不敢太快,害怕把水果颠坏。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摩托换成小汽车
2010年,当知道安县修联网路时,卿发富高兴极了,他淘汰骑了八九年的摩托车,买了一辆奇瑞小汽车。“路不好,骑着摩托也是受罪。现在路好了,开上小汽车往哪里走都方便。我这样普普通通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变化,全靠党的政策好。现在出行方便,从家里开车到花荄镇只要10分钟的时间。早上出门赶场,中午就可以赶回来吃饭。”
联网路就是将分散在各村各组的村道、组道打通,加宽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直通城市的便捷路。以花荄镇为例,联网路修建以前,各村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都是根据各村的情况而定,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相隔几十米甚至百米,却因为道路不通而要绕道几里或十几里路。在六合村,如果没有这条联网路,村民们要把大片成熟的水蜜桃、白花桃运到绵阳城里出售,至少要用两个小时。
联网路穿过果园农副产品不愁销
在卿发富的果园里,记者看到,10余亩果园种满了桃子、枇杷等。虽然已经过了采摘的季节,卿发富仍然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联网路从我的果园穿过,从绵阳城里来的游客可以直接把车停在果园里,从果子下树到摆上市民餐桌,和市民在城里果品商店里买果子的时间差不多,但现摘的果子新鲜,价廉。现在水果也不需要我进场镇去卖,贩子直接开车到门口收购,我就在家里收钱。联网路,是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修的致富路。”
联网路修通后,六合村的环境也发生了大变化。以前是“露天厕、泥水街”,现在变成了“村庄美、院落净”。路畅了,外界的新鲜消息也更快地传到农家,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速度,村民们观念变了,思想活络了,各显其能快致富,奔小康。
看着道路畅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回忆起当年起早贪黑走泥路的日子,卿发富感慨万千:“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不假。”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国家推出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让他尝到了甜头,电视上报道的“三农”问题也成为他最关注的事情。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农业方面的政策,因为这关系到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卿发富眼里满是希望和憧憬。
(本报记者 王耘)
新闻推荐
昨(23)日,市骨科医院的志愿者来到安县花荄镇敬老院,为老人义诊,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图为足踝外科主任王家洪为63岁的残疾老人张学富检查踝关节病情。(林莉王家洪本报记者成和平摄)...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