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绵阳日报 2012-07-30 04:28 大字

随着城乡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老百姓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绵阳市民生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深入推进,围绕城乡交通建设、市政设施建设等内容加大投入,令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益处。

通村公路带动农村发展

“这条路以前是泥巴路,下雨后想推车蔬菜出去卖很困难。现在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在安县界牌镇石岭村,村支部书记刘德亮告诉记者,在安县交通局的支持下,村里的界青路修成了6米宽、2.5公里长的水泥路。“通村的路修好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我们农民的生活也好了。”刘德亮说,石岭村以种植蔬菜为主,修路前,农民要自己把蔬菜运到城里卖;修路后,商贩主动到村里来买,村民再也不用为卖菜发愁。石岭村还在新修的联网路旁边修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集村“两委”办公室、社会治安联防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办公大楼,为村级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载体。“交通部门从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运用交通路网建设将各个村连在一起,既解决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安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县绵安新农村示范片的20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为9286元/人,预计到今年底将达12400元/人。

路如琴弦,弹奏着一曲曲和谐发展的乐章。据悉,绵阳市交通部门为确保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实施、高效推进,深入各县市区通乡通村公路逐项进行摸排,并逐项进行细化和量化,同时对照工程目标任务制订了工作计划,锁定了项目和程序时间节点,加快了施工建设进度。

2012年,交通局承担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建成通乡油路140公里、通村公路650公里、安保工程100公里。截至6月底,他们已完成通乡路96.4公里,占总目标的69%;完成通村路577公里,占总目标的88.8%;完成安保工程90.5公里,占总目标的90.5%。

社区警务 方便群众生活

“没想到社区警务室民警成了我儿子的大哥哥。”北川永昌镇居民何大姐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读初中的儿子放学后一直没有回家。她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于是来到永昌派出所禹龙警务工作站向民警求助。社区民警温高欢陪着何大姐一起寻找,终于在半夜时分将孩子找到。经过民警耐心劝导,何大姐的儿子回到学校。在以后的日子里,温高欢一直关心着这个孩子,随时和他打电话保持联系,并成了好朋友。在民警的帮助和鼓励下,今年何大姐的儿子在期末考试时成绩名列前茅。

记者在警务工作站采访时,居民李华双正好来这里咨询异地办理驾照的问题,北川交警大队永昌中队的驻点交警李硕对李华双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据介绍,警务工作站除了有社区民警,还有交警、刑警、消防等警种。只要辖区居民有困难,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

作为依托社区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社区警务是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绵阳市公安把警务当服务,社区警务走出了一条覆盖全面、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好路子。全市社区、乡村、校园、企业警务室规划973个,到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971个,其中包括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警务室90个。

城区改造 优化居民生活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把积水处理了。”7月14日的一场大雨让圣水南街邻长虹干道处因地势低洼积水,该路段交通也因此中断。下午3时,市住建局市政维护中心抽调5支抢险队、2台抽水泵车赶到现场,仅用了20分钟就将该路段的积水问题解决,让周围居民交口称赞。

据介绍,今年以来,绵阳市逐步推进排水管网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防汛排涝能力。针对历年来暴雨季节城区部分地方泄洪不畅、道路及雨污管道淤塞等问题,结合城区排水现状,市政维护中心启动了城区防汛排涝应急工程,逐步实施了长虹干道涪江影剧院、六里村片区等20多个积水路段的改造。这些点改造后,路面排水能力大大提高。

除了改造城区内涝积水应急工程外,城区还新增了5座人行过街天桥。分别建在临园路西段与荷花东街交叉口、涪城路中医院门前、南河路与红星街交叉口、一环路南段与建设街交叉口、剑南路东段与治平路交叉口,全部为钢结构式人行天桥。其中,临园路西段与荷花东街交叉口人行天桥采用异型“工”字形天桥,主要解决周边商贸场所人流过街。

(本报记者 王耘 文/图)

新闻推荐

“五级”联动治隐患

本报讯进入汛期以来,北川羌族自治县采取五级联动、群测群防的办法,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力度,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