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理:“还”比“烧”好
当下正值夏收时节,一些农户为图方便省事,一把火将秸秆烧成灰烬,造成浓烟滚滚,让很多人叫苦不迭。然而,记者日前在江油武都镇五通村采访时却发现,全村没有焚烧秸秆的迹象,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让夏收的田野风清气爽。
秸秆还田一箭三雕
“秸秆还田好处多,哪还舍得烧哦!”走在五通村的田间地头,看不见别处“狼烟四起”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被整齐排放的秸秆垛,村民忙着将切碎的秸秆翻埋入土。
说起秸秆还田,村民刘秀琼算了3笔账。怎么算,都觉得“还”是比“烧”好。
先算“成本账”。“秸秆还田省去了每亩30元的耙耕费,省去了拉秸秆的运费,每亩还少用40公斤化肥,这样下来每亩地能省100多元呢!”
再算“增收账”。刘秀琼有1.5亩地,今年水稻平均亩产1200多斤,比之前没有秸秆还田时提高了近200斤,这可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三算“生态账”。随着加入“还田大军”的村民越来越多,夏收时节,五通村的空气质量明显比以前好,再也没有呛人的烟雾。
在一块刚收完的油菜地里,村民陈亮捧起一捧黑黝黝的泥土给记者看,“随便抓一把土,肥力跟树林里的腐殖土差不多。”
示范一点带动一片
今年,武都镇将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区扩大到7000亩次,通过示范带动,秸秆还田在江油城郊以及九环线沿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武都镇的“双丰收”仅是绵阳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亮点之一。今年,市政府安排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在涪城、游仙、三台、梓潼、江油、安县、盐亭等7个县市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稻草、油菜、小麦秸秆收后就地覆盖还田,配套实施旱育抛秧、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田间实验及技术培训。同时,凡承担实施秸秆还田项目的农户,每亩可获得60元的秸秆腐熟剂、配方肥及良种等物资补助。
为提高技术入户率,示范区通过举办培训班、演示会,宣传技术,宣传政策;组织专人负责制订总体方案、综合协调及督导检查,落实秸秆还田工作;与示范区农民签订《秸秆田间禁烧承诺书》。
相关链接——
秸秆还田技术分为小麦秸秆和油菜秸秆。小麦秸秆还田主要是推广普及联合收割机收割,在作业过程中将小麦秸秆轧碎成渣,均匀倾洒在田间,待插秧前机耕时,将渣翻埋于土层之下沤烂成为有机肥,起到肥沃土层的作用。
油菜的秸秆还田主要是农户将秸秆堆码于田边地角,按技术要求泼洒腐熟剂稀释液,待水稻长势茁壮,就将已经腐烂的秸秆抛洒于水稻行间,促进水稻生长;也可将其存储到秋种时,用作小麦免耕播种的覆盖肥料。处理油菜秸秆还可将田块按3米宽开厢,左右两端预留两行油菜篙杆作“厢沟”,将秸秆和菜籽壳均匀塞进“厢沟”,然后再泼洒腐熟剂稀释液,待秸秆慢慢腐烂后自然降解,起到肥沃稻田的作用。 (本报记者刘鑫文/图)
新闻推荐
村主任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在山上建造了养猪场,可未曾想到的是,养猪场将一处坟墓“圈”了进去,致使坟墓的家属与村民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民警制止了双方的争斗,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解,终于化解了纠纷。这...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