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于水火 助民于危难 致敬“最美逆行者”
(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眉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彭寿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张泽人物名片
洪雅县消防救援大队封河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林万咏人物名片
青神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吕志强(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眉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彭寿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龚龙
突发火灾,消防员冲进火海,解救被困群众;
暴雨突袭,消防员逆行而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孩子顽皮把头卡进了防护栏、家门口树上有马蜂窝、交通事故人员被困……消防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解难救困;
……
无论是抢险救灾、应急救援,还是各种为民服务的现场,总有消防员们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践行着“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用生命守护一方平安。
今天(11月9日)是第30个全国消防日,连日来,记者走近眉山市4名消防员,从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点滴,了解他们逆行背后的故事,解密这些无名英雄的责任与担当。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卫琳霞 雷尧/文 杨鹏/图
关键词
技能
发现有人溺水,如何快速有效实施救援?面对跳楼轻生者,怎样安全施救?水灾发生时,激流中又如何准确将绳索抛向被困群众?消防救援,绝不是凭借孤勇,个中“技术含量”,有千锤百炼的经验积累,也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提升。
今年3月下旬,眉山城区一名16岁女孩站在高楼上欲轻生。千钧一发之际,消防员张泽从一侧屋顶跨步上前,将女孩从楼边一把拖回的视频令许多网友感动。
这段视频拍摄于3月19日18时。眉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一名16岁的女孩坐在眉山城区下西街万景追梦城楼顶欲跳楼。张泽和同事接到指令,紧急前往处置。
“当时,女孩坐在屋顶,双腿悬在六层楼高的外墙上,情况十分危险。”张泽回忆道,为转移女孩的注意力,同事和民警与女孩进行交流,他则佩戴好安全绳从另一侧“埋伏”,准备寻找时机救援。但是,交流过程中,双腿悬空的女孩突然情绪非常激动,臀部也突然抬起,随时可能一跃而下。
千钧一发之际,张泽从女孩斜后方如闪电般飞扑过去,迅速抱住女孩倒向楼顶内侧,将女孩成功营救。“也会后怕,万一一起掉下去怎么办,但当时我知道怎么在抓住她的同时,朝更安全的地方倒。”张泽说。
张泽18岁从陕西老家来到眉山,成为一名消防员,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七年里,他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他说,自己一直不是站里速度最快的一个,也不是力量第一的那个,唯一依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提升救援技能。
“刚开始工作,第一次参与尸体打捞,很长时间我都感到害怕。但后来经历多了,觉得生命太脆弱,大家应该懂得珍惜生命。”张泽说。
为了提升自己的救援能力,张泽在工作之余专心学习业务知识。几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他先后考取了急流R1R2救援证书、IRIA国际水域助教级激流救援手证书、IRB充气式机械动力救援艇操作手证、二维CAD高级绘图师资格证、CRAR高级证书等多个证书,综合救援能力在站里名列前茅。
“看到危险就冲上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有时候甚至成了本能反应。但是通过提升救援技能,能够让我们的本能反应更科学、也更有效。”张泽说,实现人生价值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未来也会不忘初心,为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体能
因为职业的关系,消防员常常需要进行高强度作业,因此,良好体能是对一个消防员最基本的要求。
今年5月11日下午2时许,洪雅县止戈镇八角庙村,一名七旬老人在清理自家水井淤泥时因水井发生连续塌方,被埋在深约8米的井下。正准备休假的林万咏临时接到指令,和同事迅速前去处置。
到达现场后,他们勘查发现,事故现场一侧紧邻民居,无法实施开挖,另一侧则土质疏松,使用大型挖掘机随时可能诱发第二次垮塌。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受困老人的生命安全,在挖掘机挖掘到一定程度后,林万咏利用木板、绳索等工具对水井上部进行加固,形成锥形保护层,再和同事轮流利用铁锹、铁铤挖掘以及手刨,全力为受困老人打开生命通道。
当晚8时许,受困老人的上半身已经显露在众人面前,现场又出现了新情况——天空下起了小雨,这为救援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而老人的脚被石板压住,一动就疼得大叫。顾不上洒落的砂石和随时塌方的危险,林万咏和同事只能小心翼翼地轮流用手一层一层将砂石刨开,大家齐心协力,硬生生用双手刨出了一条1.5米宽、1米深的救援通道。
直到当晚11时许,经过近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老人终于被成功救出。而粒米未进的消防员们已精疲力尽,林万咏的手套甚至被砂石磨穿,指尖也满布血痕。
自2005年加入消防队伍,林万咏早已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救援。从“5·12”汶川地震奔赴绵竹救援,到“4·20”芦山地震驰援;从排除城市内涝,到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时间和经历,将他煅炼成了一个精通各种救援设备、救援经验丰富的“老消防人”。“工作存在危险,也确实比较累,但收获也很多。看着千家万户能够安安稳稳地吃上热饭,心里也感到非常知足。”林万咏说。
今年年底,林万咏将转业回老家江西。尽管已经选择了回家乡陪伴这些年因工作而亏欠良多的妻儿,尽管一再宽慰自己“聚散总有时”,但想到即将离开热爱的消防事业,他仍满怀不舍,“从18岁从事消防工作到现在,已经16年了,我在这个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青春无悔!”
关键词
拼搏
若说消防员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一定是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他们风雨无阻、水火无惧,为群众解危,和死神赛跑,竭尽所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16日早上7点30分,大雨滂沱,青神县城内数处路面积水,甚至发生内涝。青神县消防救援大队队员在排涝途中,途经一处三岔路口等候绿灯时,发现不远处一位老人想背孙子淌水过马路,却连试了几次都背不动。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吕志强见状,马上打开车门冲过去,迅速背起孩子走向马路对面。这一幕被同样等候在红绿灯处的市民用手机记录下来,经“竹里青神”视频号发布后,迅速火遍了青神人的朋友圈。
作为大队年龄最小的新队员,吕志强是最勇于拼博的一个。今年5月,他放弃建筑测绘的高薪,投身为民服务的消防队伍。
为了尽快跟上老队员的步伐,在三个月的培训期间,他学习技能,进行实战演练,对辖区内的道路、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摸底,模拟火灾发生时的状况进行分析……每次训练,他总是拼尽全力。同事为此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小强”。
“一天的训练结束,他自己又加练负重5公里跑,哪怕是跑到吐了也要坚持跑完,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同事唐松说。
而结束三个月的培训后,第一次出火警,吕志强也因自己的“拼搏”差点“闯祸”。“当时班长还在一边了解火场是不是断了电,我扛着两盘水带,端着水枪就往前冲,幸好班长一把拉住我。”想到当时的情形,吕志强仍感到后怕,“如果当时没有断电,现场一通水,后果不堪设想。”
经此一事,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的意义,也学会了在之后的各种抢险救援中如何将拼搏和稳重结合。
“我从小就怀揣着一个当兵梦,虽然没有穿上绿色的军装,但是穿上蓝色的消防制服,我依旧感到骄傲和自豪。”吕志强说,自己正式上岗仅3个月,在各种技能掌握、突发事件处理上还要向前辈学习。“我相信,只要肯吃苦、强学习,我为民服务的能力一定能提高。”
关键词
信念
消防员的工作很艰辛,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冒着生命危险“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没有坚定的信念,谁也无法坚持下去。
2011年12月,18岁的龚龙加入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天天盼望着威风凛凛“扛枪打靶”。从新训团到下连队,半年时间里,他时不时都要询问班长:“什么时候能打真枪?”班长微笑着回答道:“消防没有真枪,水枪倒是有。等你技能娴熟了,天天抱着水枪睡觉也可以。”
后来,龚龙还真有了在连续抢险后抱着水枪睡觉的经历,但这时,他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浓厚的归属感。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10年来,龚龙参与了数不清的抢险救援。而在这些经历里,最让他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抗洪救援。
2020年8月11日夜晚,雷雨交加,能见度低,乡村道路狭窄,车辆行进困难,龚龙与同事赶往东坡区三苏镇东馆村救援被困人员。冒着湍急的洪水和冰冷的雨水,他们经过近2个半小时的救援,成功救出21名被困群众。
次日凌晨3时50分,救援队结束东馆村的救援返回途中再次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东坡区修文镇上马桥村洪水水位正在不断上涨,有大量人员被困,龚龙与队员们立即前往救援点。由于洪水急促,不断颠覆冲锋舟,冲锋舟驾驶员经过几次沉着处置才到达救援的房屋。经过近4个小时的连续救援,11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8月16日,在增援彭山区原牧马镇一救援现场时,龚龙又与队员们连续工作近20小时,在湍急的洪流中往返奔波近20次,营救出113名被困群众。
“虽然我没有扛上打实弹的枪,但作为一名火里来水里去、救人于危难的消防员,我依旧感到很荣幸。”龚龙说。
近年来,除了参与一线救援工作,龚龙还当上了支队消防知识宣传员,带着自己多年来参与救援的真实案例,进社区、入学校,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进一步向群众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基础知识,切实提高群众预防火灾、扑救火灾和逃生自救的能力。”他说。
新闻推荐
航拍下的青竹街道。□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古良驹文/图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很多乡镇成...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