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注册老年志愿者逾53700人 发布老年志愿服务项目近1000个 建立三级服务网络 全覆盖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工作

眉山日报 2021-10-16 07:07 大字

□彭方艳

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老胡,今天中午吃回锅肉、肘子和冬瓜汤!”10月13日中午,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长者食堂”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每到这时,69岁的党员志愿者杨永东便驾驶电动车,将新鲜可口的饭菜送到村里行动不便、无人照顾的老人家中。

杨永东是诸葛村老年人服务队的队长,他和村里十余位低龄健康老人组成老年人服务队,每天为村里的困难老人送饭,帮他们洗衣、打扫房屋、理发洗澡……“退休了给自己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能帮助别人就很好。”杨永东说。

数据显示,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73.08万,老龄化率24.73%。近年来,眉山市认真贯彻落实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资源”理念,立足地方实际,整合用好老年大学等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老年志愿服务转型升级之路。

全覆盖建立“1+6+N”三级体系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眉山市由民政部门牵头,依托老年大学和基层老年人协会,建立了老年志愿服务市级支队、县级大队、镇村小队,全覆盖构建起“1+6+N”三级服务网络。

建立市级支队。2019年,眉山市组建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以市老年大学教师、学员为骨干力量,负责统揽全市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市老年大学有学员2800余名、老年志愿者500余名。

建立县级大队。全市6区县依托其老年大学组建老年志愿服务大队,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市6个大队已发展老年志愿者5000余人。

建立镇村小队。各区县老年志愿服务大队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力量,分片划区对口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基层老年人协会组建老年志愿服务小队,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组建600余个镇村小队,发展老年志愿者4.8万余人。

规范化管理运转

近年来,眉山市通过学习培训、规范管理和保障激励等措施,在助医、助餐、助洁、助行、助急等各个方面为高龄和困境老人提供常态化服务,让老年志愿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眉山市将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纳入老年大学教学实践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培训。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专题培训130余场次,培训老年志愿者1.2万余人次。

全市依托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各老年大学按照“支队—大队—小队”模式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活动开展。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服务组织210个,实名注册老年志愿者53701人,发布老年志愿服务项目近1000个,老年志愿服务时长100余万小时。

此外,眉山市按照市、县(区)每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福彩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老年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创评活动;建立激励回馈机制,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积分管理,老年志愿者按照服务类型和时长兑换积分进行储蓄、消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老年志愿者已通过积分兑换约15万元的物资。

常态化开展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市通过老年大学分级、分专业技能组建养老服务志愿队伍,结对联系全市重点养老机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镇村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安排“一对一”结对帮扶散居的特殊困难老人,广泛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以来,我们累计开展活动700余场次,服务老年人超10万人次。”该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老年志愿者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300余名老年志愿者被推选为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期间,组织老年志愿者开展街头宣传、志愿执勤、文明劝导等活动。

市老年志愿服务队伍还充分发挥所学所能,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传承“三苏”家风家训、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新闻推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青神县罗波乡中小学校李治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

青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