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上线 电商婉约生姿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6-18 06:33 大字

编者按

非遗“藏在深闺”,这也是其难以传承的一个原因。幸运的是,电商时代,相约相遇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展示有直播,售卖一条线。非遗产品借助数字平台,不仅跨越时空展示了魅力,更是实现了商品价值。今年的“非遗购物节”,就是一次集中亮相。

2020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火热开启。

此次“四川非遗购物节”汇聚了3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余家非遗保护单位及相关企业、5000余款四川非遗特色产品。当非遗遇上电商,彼此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些沉睡千百年的民族技艺,将会以怎样的姿态走入现代生活?6月18日,记者带着疑问做了一番采访调查。

看销量

川北凉粉、周萝卜……非遗触网,味蕾先行

“夏天到了,吃凉粉好安逸。”“多次购买了,是纯豌豆粉,凉粉好吃……”6月18日,网名叫“余若蓉”的网友在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写下了如此留言。

“川北凉粉”,原为农舍小食,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2007年,川北凉粉技艺就入选四川省首批非遗名录。这次“非遗购物节”,南充市通过十场直播推荐本地名优产品和非遗扶贫产品,观看人数1.1亿人次,销售额超3000万元,带火一轮消费。

什么样的非遗产品是受网民喜爱的?带着疑问,6月18日记者打开了拼多多、淘宝等平台,找到了“四川非遗购物节”的专场,各电商平台设置非遗专区,非遗商品琳琅满目。道明竹编、成都银花丝、成都漆艺、泸州分水油纸伞、川北凉粉、东坡肘子……这些平时“藏在深闺”的非遗产品纷纷上线,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网友的面前。

临近“618”,今年的“四川非遗购物节”不仅吸引眼球,而且“实用性十足”。据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显示,吃、穿、用三大类非遗产品占非遗产品总销量的60%左右。在淘宝网上,记者打开四川非遗购物节专场,排名第一位的消费产品确实是最普通不过的非遗产品——杜智华黄金皮蛋。

民以食为天,在电商平台的非遗类产品中食品销量稳居第一,占据非遗产品总销量的30%以上。特别是“非遗购物节”临近端午节,皮蛋、粽子等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平台上都是热销产品。

此外,青神竹编、唐昌布鞋、夹江豆腐乳等贴近生活的非遗产品销售行情大涨,而那些价格不菲的工艺美术类非遗产品的销售量却不大。

新亮点

乡土产品也能走出“高端路线”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扇子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不仅可消暑引凉风,更是文人们的“怀袖雅物”。

在这次的首届“四川非遗购物节”上,蜀江锦院打造的蜀绣小扇子在淘宝平台上“一飞冲天”——6月13日销售量同比增长200%,使得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产品成为“爆款”。

“网友的消费是朴素而真实的。这就逼迫我们技术前端进行产品设计和改良。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创意和格调是我们很关注的地方。”蜀江锦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在淘宝网店上看到,针对这次端午节假日经济,不少非遗网店还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一款名为“良锦织意棕礼盒”,将蜀绣、陶瓷、端午粽融合包装成精品礼盒,价格为198元,消费也是非常火爆;一款名为“艾虎佑安”的刺绣香囊,将五福元素融入丝巾里面,外观简约大方,获得消费者喜爱。

除此之外,老产品换新包装,也是非遗触网的一大亮点。比如杜智华皮蛋换上了礼盒精品包装,每颗蛋的外壳贴上了“米其林餐厅”“吃货的摘星之旅”等字样。网友们纷纷感慨:“没想到一个臭皮蛋,也能有如此时尚范儿。”

新气象

视频、直播成为网络带货标配

“我们东坡肘子,四川话叫膀。四川有句话叫:无膀不成席。老百姓红白喜事必有这道菜……”6月13日,东坡肘子非遗传承人陈忠在抖音短视频里给观众介绍。

不到几分钟上万人观看,引来了网友们热情留言:“关键是炖肘子的选材和火候,再用煮肘子的原汤浇上去……”也有部分外地网友表示,准备网购一些食材,回家大显身手。

除了短视频,直播带货也是非遗触网的另外一大新潮流。6月7日以来,道明竹编、成都银花丝、成都漆艺、泸州分水油纸伞、渠县刘氏竹编等50余款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环保、富有四川特色的非遗产品一 一亮相,直播带货。

6月13日,拼多多非遗直播已吸引超过60万人观看,四川非遗产品也倍受网友青睐,瓷胎竹编、南溪豆腐干等相关非遗店铺单日销售额增幅达到320%,手机直播正成为非遗传播“标配”。

“随着90后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新媒体成为年轻群体聚集和活跃的重要平台。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推出‘四川非遗购物节’,既可以满足个性消费,又让我们的非遗产品以一种更能被接受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阿里后台统计显示,购买非遗产品的人群中,80后和90后占比达三分之二;而在非遗的跨界货品中,购买人群更显年轻化,90后和00后占比达71%。

据悉,抖音、拼多多等平台也看准这个机会,顺势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帮助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制作视频、记录直播,展示非遗之美、传播文化价值,吸引和打动消费者。

记者手记

甩掉包袱 重新上路

从2016年开始,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就已经突破 10 亿元。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突破10000种,产品收益达 15 亿元。2018年,风靡女性消费群体的国宝色口红、“故宫美人”面膜等,引发了好一阵市场热议,甚至一度卖断货。

从“故宫日历”到“故宫口红”,从“国家宝藏”到“上新了故宫”,从单纯的文创产品买卖到历史文化价值的输出,故宫博物院为网红文创打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样板。

相比而言,四川非遗触网,优势在于规模气势很大,触网的非遗产品数量众多;缺点在于创意和特色形式略显不足,大多数停留在原有的“乡土”形式,要改变现状,首先就是更新包装、贴近消费群体。

文创入网,一扫往日的低调含蓄,非遗变得高调奔放;原来非遗总打着历史的烙印、带着古老的标签,这次非遗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与现代和时尚结缘。我们在触网的同时,既要有大声的“吆喝”,也需要有潜心创作出来的真正有“卖相”的非遗产品,否则很难从市场和消费中获得认可。

非遗要活起来,靠的是真智力。数字化带来了新机遇,非遗人不妨甩掉包袱,重新上路。

非遗人触网小故事

“新媒体时代,手艺人也要会经商”

“新入手的冰箱贴,太可爱了。”6月16日,网友“龙家敏儿”在拼多多平台上花了28元钱,购买了一枚绵竹年画图案做成的冰箱贴。

这枚运用电脑绘画技术创作出来的年画宝宝冰箱贴,作者是绵竹年画的年轻传承人章昉。

“有网友留言问我:可不可以给我设计一套餐饮店的主题画?我觉得这为我们创作设计提供了很多新思路。”章昉,是绵竹市城区明阳街工作室里的一位非遗传承人。毕业于设计专业的她,出于对年画的喜爱,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绵竹年画的创新发展。

非遗触网,是她今年以来接触的新技能。

“绵竹年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过去,我们的非遗产品面对的是乡里乡亲的熟人,后来扩大到游客。如今,网络手机发达了,非遗产品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我们生产的产品如何获得亿万消费者喜爱?我认为首先是创意。”谈起非遗产品如何增加网销,让年轻人喜欢,章昉如此表示。

除了可爱的冰箱贴,绵竹年画还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下变成了“老鼠嫁女”海报、仕女手工扇、福娃娃抱枕 、水 杯 、书 签 等 文 创 产品。传统观念里的门神秦琼、敬德的表情,也由威严变成了和蔼可亲。这些符合年轻人群消费理念的非遗文创产品推出后,受到很多消费者喜欢,全国各地的订单接踵而至。

此外,绵竹年画产品在包装上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绵竹年画与当地酒水企业合作,将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运用到酒瓶包装上,不断推陈出新的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年画的观赏价值与商业价值。

“说实话,我也是个年轻人,喜欢上微博、抖音和快手。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实体店的非遗产品销售几近停滞,互联网让我们看到新希望,手艺人也要会经商。”章昉表示。

章昉说,希望传承人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在传承非遗技艺之外,掌握线上传播和销售的技能,同时把手机当作新的生产工具,促成转化为生产力。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左杉采写

新闻推荐

《“六稳六保” 眉山这样抓》系列报道⑤ 综合施策兜住“底子” 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税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宣传税收优惠政策。□本报记者林琳文/图“疫情期间,因为房租问题,每天晚上我都愁得睡不着觉。后来政...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