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千年古镇水码头(下)

眉山日报 2020-06-13 01:54 大字

□李贵平

五尺道上的熊耳古道

汉阳镇,是南方丝绸之路东线五尺道上一个重要驿道,至今留下峥嵘的驿道遗迹。

五尺道以水路为主,路线是从成都出发,南经双流、新津来到眉山青神县,再南下乐山、宜宾,进入云南昭通。在青神县岷江道上,这条驿道偏离水道,从新路口翻越关子门至乐山板桥溪中间,那是一段不足十公里的山道,史称熊耳古道。

《图经》云:“诸葛武侯凿山开道,即熊耳峡东古道也”,意指该段古道为蜀汉时期诸葛武候所开。相传在曹魏、蜀汉、东吴的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为能隐蔽地在平羌小三峡中屯兵平定作乱的羌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亲自调遣人力物力开凿了此道。

青神县文史学者岳华刚等人多次踏勘熊耳古道,他提供的资料介绍,走新路口经过的关子门这条古道,虽然山路崎岖陡峭,但要比乘船走水路或是沿大路走汉阳方向,可以减少近十五公里的行程,而这一段山道也是目前眉山和乐山市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驿道。

从高家湾长板坡到关子门,现存古驿道路面宽1.5至2米,全长约两公里左右,因下方山湾内近年来新修了一条水泥路到山顶,现古道已基本荒废。在几处仍然保存有石板路面的古道上发现,原古道路面大多采用长0.9至1米,厚0.1至0.2米的当地产红砂石质石板铺成(也发现有少量的雅石质石板),一些路面仍清晰可见被骡马铁蹄踩踏石板后留下的脚窝。

从长板坡沿古道蜿蜒上山,要经过一段高高的山埂,古道旁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可以想象,当年马帮从这里通过时,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继续前行,穿过一片荆棘密林,会经过一个叫黄石包的小山包。黄石包上原来有座叫鼓腹庙的小庙,因庙内供了一个大肚罗汉而得名。民国时期在这山高林密之处建一小庙,也是为了保佑过往行人的平安。鼓腹庙早已不存,只是在山包顶上还有一块不到两百平方米的台地遗迹。

岳华刚记得,过黄石包不到200米,便走上了一条2013年才修通的乡村水泥路,能看见路旁崖壁上保存有一处历经沧桑的题记。该题记龛坐东向西,距地表1.2米,宽1米,高1.6米,字径0.38米,风化十分严重,经询问当地老人和仔细辨认,该处题记内容为“乐山县界、青神县界”八字,证实这里就是古代乐山和青神的交界处。

“熊耳古道最险峻处就在青神、乐山交界处的关子门,是开凿垭口形成的一处古关隘,地势险要。”岳华刚说。

同行踏勘的邵永义也证实,民国战乱时期,熊耳古道一带山高林密,路陡坡险,常有土匪出没打劫行人。因此很多行人和商贩在准备过关子门时,多会选择在山脚长板坡处结伴而行,除非武艺高强,胆大包天者,很少有人敢单独通过。当然,山里人纯朴,加上家又安在当地,所以关子门附近的人是不会去当土匪的,只听老人们说土匪窝子在乐山板桥溪大岩腔一带,新中国成立后有几个与土匪有勾结的恶人被枪毙了。

南丝之路上的熊耳古道,自开通后便成了连通青神坝子和乐山平原最便捷的一条驿道。唐宋以来,文人行商走此路者多有记载讲述,有关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一直到清晚期时,熊耳古道上尚设有新路铺、关子门铺和板桥铺等关防铺递。毫不夸张地说,熊耳古道和关子门古关隘是南方丝绸之路中一处标志性的历史缩影。

随着历史的变迁,岷江古道逐渐湮没,已很难窥见历史上这条五尺道神秘的踪影了。

“影入平羌江水流”

《青神县志》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蜀中写了21首诗。这21首诗里,《峨眉山月歌》极为有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大诗人的足迹,给岷江流域尤其是平羌三峡,书写了滔滔不绝的人文地理流韵。

《峨眉山月歌》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是他缅怀故园之月的诗意寄托。

这首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代开元十三年(725)以前。当时李白才25岁,他入川游历峨眉山,隐居青城之后仗剑远游,出蜀道时经嘉州途中所作。

是时,李白从青城来到成都,取道岷江水路,买船东下直达渝州(重庆)。他看到,青神县汉阳镇附近的平羌三峡,十里长峡,蜿蜒曲折,江流碧波似玉,宛如罗带,两岸山峦连绵起伏,苍翠欲滴。诗人诗情喷涌,提笔写就这首千古绝唱。

四川大学彭邦本教授认为,李白写《峨眉山月歌》的地方,就是今天青神与乐山接壤的平羌三峡。

王象之《嘉定府龙游县记胜》书中,曾引用杨天惠《水石墨记》说“李白之歌平羌,岑参之谣青衣,薛能之集江干,司空曙之赋凌云山,是皆模写物色之形容,以夸诩于世多矣,用李白之歌平羌冠于首”。王象之对李白的诗有极高评价,在他写的《与地记胜》中也云:“成都路府喜府平羌镇有锦江禅寺,重云阁,太白亭,亭与峨眉相直,即太白题诗处。”

岷江流域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是蜀王开明部族故地。秦灭蜀后实行郡县制,辖区分别属犍为郡和蜀郡,到了唐代分别隶属嘉州和眉州,后经历史变迁现为乐山市和眉山市

美丽的平羌三峡,成为追忆李白的重要名胜。苏东坡在《送张嘉州》一诗中引用李白诗前两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感慨地写了“谪仙此词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诗句。

彭邦本教授考证发现,作为岷江航线的重要港口码头,李白笔下的平羌三峡,从唐代开始就设置了水上驿站,配备船只接送客货。唐代叫清溪驿,宋代改为平羌驿。此地积淀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又如此绮丽,难怪大诗人对此津津乐道。

平羌三峡,是古代从成都顺岷江而外出四川的水路通道,此地十里长峡间峰峦叠翠,猿声不绝,犹如置身诗画。峡区河道蜿蜒,江面急者如海啸,缓者如明镜,两壁水面下多岩壑。泛舟观景,“一崎处一停桡”,十八块突兀的大石围崖对峙,人称“十八罗汉抢观音”;一座近30米长的巨型“石棺材”顺江平搁,令人惊叹;一尊尚未凿完的“平羌大佛”和彼岸的“鸡公石”,更是峡中引人入胜的奇景……

古来今往,许多文人骚客坐船过此,饱览平羌秀丽的景色,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在《离嘉州宿平羌》中写道:“淡烟疏雨平羌路,便恐从今梦入魂”。

清代诗人赵熙在《板桥溪》诗中也写道:“落日载偏舟,平羌碧玉流,小寒山入定,新绿竹呈秋,草园明双莺,桑园式一舟,未嫌孤客宿,彼美出乌尤。”赵熙诗句描绘了平羌三峡艳丽秀雅、恬静妩媚的风姿。平羌三峡出口,有一著名小镇板桥溪,依山傍水,是个古老村镇,盛唐以来,就是进出三峡的驿口。

民国唐受潘所修《乐山县志》(十二卷)记载,当年李白出川东去乘舟过此曾夜宿清溪。由于峡口风光优美,景色迷人,历代诗人经过三峡时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在《宿清溪驿奉怀张员我十兄之绪》有诗曰,“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我生本飘飘,今夏在何许,石根青枫株,猿乌啸铸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阴,浩汤前后间,佳期赴荆楚。”

杜甫这首诗,更是活灵活现描绘了清溪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动物的顽皮出没,以及他跟友人夜晚相聚其乐融融的心情。

新闻推荐

共签司法协作协议 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本报讯(胡婷)6月5日,青神县人民法院与成都市崇州市人民法院、德阳市绵竹市人民法院、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司法协...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