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领导陪同 多些时间干事
“2018年,彭山区某重点乡镇镇长一个月陪同上级部门及区级领导检查指导、调研工作等的次数,最多的时候达到16次,最少也有9次。高峰期,一个乡镇一天之内接待过五批不同的领导。”彭山区纪委监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反映。,少些领导陪同 多些时间干事。
“分管不同行业的区领导到基层指导帮扶各自为政,导致乡镇一天内迎接两三个上级领导成为常态,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时候,乡镇领导都‘不够用’。”曾在乡镇当过领导的彭山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太勇深有体会。
彭山区纪委监委调查了解,不少部门、干部在去联系村、联系户之前,会先通知乡镇、村(社区)帮助买猪、买粮食、买种子等,等机关人员到了联系帮扶点,就在基层干部陪同下,把事先准备好的物资发放给帮扶对象。“不同单位开展走访,都需要村社干部带路。村社干部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带路,哪还有时间开展其他工作?”很多乡镇、村(社区)干部反映说。
“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目的是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彭山区委认为,走样的联系帮扶,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加以解决。”彭山区委办公室主任周明强告诉记者。
打破常规,领导联系乡镇“大包干”
今年6月初,一份全新的《区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安排表》以彭山区委办的名义正式下发,打破了乡镇多头联系、重复联系的“常规”。
根据新的安排,乡镇与区领导实行“一对一”联系,该乡镇所有联系帮扶工作全部都由对口联系领导指导协调完成,联系一次打捆解决一批问题。这一全新的联系帮扶制度,被张勇们称为“大包干”。
彭山区委办整治和防止“联系帮扶基层走样”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通知紧随其后,明确要求区级领导无重要事项不到乡镇(街道)调研;区级部门(单位)到联系村(社区),乡镇(街道)干部不陪同,直接到联系村(社区)开展工作;干部联系贫困户,除首次对接外,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不陪同。
“大包干”以后,彭山区推行区领导主题式集中调研,区委办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每次调研主题确定后,涉及的乡镇各自向区委办申报工作亮点。周明强说,这样做一是乡镇之间形成了比拼态势,可以很好传导压力;二是调研的目标性更强,有利于倒逼相关乡镇干部及其联系领导把更多心思花在工作上;三是基层陪同压力很小。
在张勇看来,区领导集中调研,不仅减少了陪同的时间和频次,而且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要求更高:“领导没有时间听你客套,现场直接提问,我们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否则就有可能当场‘现相’。”
不陪领导,时间都用到哪儿了?
彭山区实行新的联系帮扶基层工作制度后,张勇的感受特别明显:“上周,我们凤鸣街道一个区领导都没有接待过。”
陪领导的时间少了,对基层干部来说,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张勇说他主要做三件事:一是谋划凤鸣的发展;二是直接到一线、到项目工地去察看;三是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
现在,区委安排的联系领导来了,张勇他们欢迎得很。“以前不少领导来调研,大多是与村社干部聊几句就回去了,流于形式,我们陪得没有意义。现在不一样,区领导来一般会采取坝坝会或者入户调研的形式,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最让张勇感到满意的是,实行“大包干”以后,基层干部反映问题的途径更顺畅了,解决问题的时效大大提高。他举例说,凤鸣街道有一条污水沟长期溢流,群众反映强烈。但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住建、水务、园林等多个部门,凤鸣街道多次向上级反映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前不久,联系凤鸣街道的区领导专程把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带下来,在凤鸣街道开现场会,研讨解决办法。会后不到两周时间,该段污水管网的改管、截流工程就全部完成。
记者手记
治病须断根
领导下基层联系点要人陪同,这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并非彭山区独有。彭山区为何能够打破?关键在于找到了“频繁陪同”的病根,并且勇于下决心斩断这条“病根”——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源头修正、过程监管、结果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实行“大包干”以来,彭山区委书记经常只带一两位区委办的同志踏勘现场,发现、了解问题以后才找相关部门和乡镇干部。“一把手”以上率下,其他区级领导自然没有他话。长此以往,相信整个干事创业的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
要真正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还真得从“根”上挖起。
新闻推荐
建行小区地面整洁停车规范。绿色点缀生化厂小区。第二平安小区整治后。社区网格员帮助小区居民打扫卫生。(资料图片)绿草红...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