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七美”,我们一直在路上
彭山区黄丰镇的柑橘丰收了。盛晓波 摄橘子红了。盛晓波 摄参会人员观看民宿宣传板。参会人员参观公义镇酒店。新村。盛晓波 摄村前村后菜花香。张勇 摄
乡村振兴是广袤大地上最为动人的梦想,是回旋在亿万农民心中最为深切的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对于乡村振兴,彭山将如何干?12月6日,彭山给出了振奋人心的答案。当天,彭山区乡村振兴大会大召开,会议就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村治、脱贫、农改七个方面,提出了该区乡村振兴实现“七个美”的远大目标。何为“七美”?如何推进“七美”?为此,记者结合近年来彭山的实践,一一进行解读。
1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乡村“产业美”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像西红柿一样的茄子、触摸手留余香的碰碰香……在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农业嘉年华园区里,这些新奇的东西都可以一一看到。
在大家的印象里,农业种植离不开锄头和土地。随着科技的发展,无土栽培、管道栽培、漂浮板栽培等正逐渐颠覆着人们对农业的认知。
近年来,彭山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立足全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优化“一园两翼”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康养东山”“乐活西山”“智慧岷江”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提升柑橘、葡萄、猕猴桃等6大优势产业,推动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聚集、产业链条完善、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和核心载体。
“田野里精品酒店的风格很古朴、雅致,很适合都市人到这里来享受宁静。”12月5日,在乡村振兴大会前参观公义镇时,一位彭山籍外地创业成功人士欣喜地说。
彭山区着力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大力发展“农业+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农业嘉年华和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线,引进农业项目,融入乡村酒店、民宿客栈,推进产业基地景区化。此外,还依托彭祖故事和彭祖山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打造绿色康养综合体,并深入挖掘该区的忠孝、长寿、沉银、草龙等本土文化元素,建设了一批农村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突出人才聚集 实现乡村“人才美”
2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根本。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彭山空巢化、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乡村振兴,人才聚集成为了一项关键要素。
今年10月,在彭山区保胜乡天柱村的鑫正家庭农场里,成片种植的柚子树和沃柑树顺着山势绵延起伏,一个个金黄柚子映入眼帘,三五扎堆,压弯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今年还是试挂果阶段,一棵树最多结了十来颗。”彭山返乡创业大学生郑邑抱着刚刚剪下的柚子高兴地说,“明年就是大挂,预计柚子产量能达到35万斤”。
近年来,彭山区通过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鼓励具有农村情怀的企业家、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涌现出了一批批返乡创业人才。
为了培育乡村急缺人才,彭山区还积极建设乡村振兴专家服务站,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在彭设立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等。引进培育乡村规划师,指导乡村规划发展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坚持文化为魂 实现乡村“文化美”
3
乡村振兴大会当天,参观组一行来到了彭山区武阳镇泥湾村刘家大院、当满载参观人员的车队抵达刘家大院时,橙色的墙壁、青色的小瓦、棕色的房门让大家叹为观止,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成为这个村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泥湾村在文化大院建设上,不断强化寓教于乐的功能,创办国学讲堂,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驿站、展览馆、大戏台、林盘文化标示等文化设施,将刘家大院打造成为了彭山名片。
此外,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彭山区13个乡镇均组建了文艺表演队,108个村(社区)的广场舞等100余支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乡村舞台上。
为倡导农村良好新风,彭山在全区大力提倡推行《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符合实际、形成特色,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解决诸多法律边界以外的民事问题,形成良好乡风。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结合彭山忠孝、长寿文化,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如“寻找最美彭山人”“最美家庭”“彭山民星”等多种评选,深度挖掘各类典型,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
厚植生态本底 实现乡村“生态美”
4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仗,近年来,彭山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卫生厕所“三大革命”。
今年8月,义和乡活桥村村干部利用农闲时间走村入户,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为村民讲解生活垃圾分类做法,倡导“垃圾分类人人做,保护环境为人人”。活桥村作为彭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村之一,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据了解,彭山区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大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分类选择污水处理方式与工艺,优先在居民人口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实施污水治理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彭山区结合住房“三改一美”试点工作,推进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厕所配套,实施厕所粪污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大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特别是新村规划建设体现村落形态,保持乡土风情,呈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抓好乡村治理 实现乡村“组织美”
5
下足绣花功夫 实现乡村“脱贫美”
6
推进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永续发展的保障。为此,近年来彭山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精神文明核心建设、探索乡村治理新措施等方式,大力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工作。
近日,江口镇双合村第一书记严敏正带着来自成都某高校的乡村规划专家绕着全村进行考察,这次考察将为作为彭山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双合村编列振兴规划,从而为双合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像严敏这样的第一书记是彭山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缩影。近年来,彭山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上百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抓党建、解难题、促发展、助小康,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彭山成立了覆盖全区108个村社的巡逻单位,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助力彭山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探索村治理新措施方面,彭山区还成立了全区首个“新乡贤联谊会”,其中6名德高望重的村民当选为新乡贤。成立“新乡贤联谊会”组织旨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倡导构建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彭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的要求,通过产业扶贫、资金贷款、医教救助、就业扶持、异地搬迁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彭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挂号的市级“贫困村”已实现全部退出,现已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目前,该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正以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为主。
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接下来脱贫攻坚将实现什么目标?
脱贫攻坚的目的是实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目标就是实现乡村和村民共美共富。为此,彭山区乡村振兴大会上,对脱贫攻坚提出更高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脱贫美”的伟大目标。
目前,彭山区实现“脱贫美”的目标已正在探索中。今年4月,彭山区正式启动“三改一美”试点,并在全区13个乡镇(街道)选取264户贫困户开展“改厨房、改厕所、改风貌、美环境”,现已全部完成改造和验收,其中,改造厕所211个、厨房219个,硬化院坝2363平方米,美化入户道路1700米。
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乡村“活力美”
7
农业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彭山围绕激活乡村活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在改革中,彭山围绕农民怕农业主“跑路”,农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的难题,探索创新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四步机制”。这实现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的格局,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全程化解流转风险。
另外,彭山区围绕“让银行下水”制订方案、完善配套,在全区构建起“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分担”“产品创新”和“征信”五大体系,形成了政府、公司、园区、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方联动”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机制,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前不久,在成都召开的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彭山区探索创新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四步机制”和彭山区探索构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五大综合体系”入选《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这代表着彭山区多年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所做出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代表着彭山区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试点探路子,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马诗雨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飞)近日,彭山区档案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及档案数字化服务公司、档案装订整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了档案保密工作...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