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而行, 喊响彭山
江口沉银遗址航拍。(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参观群众。本报记者 杨槐 摄部分出水文物。本报记者 李幸 摄媒体围观金老虎。本报记者 杨槐 摄
近年来,彭山区严格按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扎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瞄准主流媒体集中发力,坚持策划报道精耕细作,对内当好“吹鼓手”,对外做好“营销者”,不断让彭山的城市“名片”深入人心。
让改革的成果飘扬
“有好的新闻线索,我比谁都跑得快。”对中央级媒体人刘畅来说,很难得他会专程到一个县级城市连续采访两次,但偏偏彭山,就吸引了刘畅从北京长途跋涉而来。
第一次,刘畅到彭山采访该区探索创新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四步机制”。
以前,彭山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农民怕农业主“跑路”,农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面对这一难题,彭山区探索创新了“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该四步机制,实现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的格局,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全程化解流转风险。
第二次,他来采访彭山区探索构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五大综合体系”。
据悉,彭山围绕“让银行下水”制订方案、完善配套,在全区构建起“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分担”“产品创新”和“征信”五大体系,形成了政府、公司、园区、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方联动”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机制,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作做得好,有了好的改革案例,还要通过宣传,把好的改革案例推向全国。彭山用好“吹鼓手”,先后通过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对彭山探索创新出的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和探索构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五大综合体系”进行大幅度报道,从而让彭山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出的创新模式广受赞誉。
据悉,近日,彭山区探索创新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四步机制”和探索构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五大综合体系”两大典型案例,更是被编印在了《四川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当中。
这两个案例的上榜,离不开彭山负责深化改革的各级干部,也得益于彭山用好了“吹鼓手”的角色,立稳宣传阵地,加强宣传彭山,不断提升了彭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江口沉银享誉全国
说起彭山,可能很多四川以外的人不甚了解,但“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句童谣却广为流传,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让彭山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2015年,岷江的沉寂被打破。一群人做着“买尽成都府”的美梦,来到岷江河畔开始了疯狂的盗捞。江口沉银盗捞案成为当年公安部督办的大案,追缴回的虎钮金印再次让世人的眼光聚焦江口。三亿的案值是那么的引人注目,文物部门的抢救性发掘势在必行。
经过详细探测、调研、论证,2017年1月5日,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在“望江台”这一地方正式开始了挖掘工作。挖掘工作的开始,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考古挖掘人员,更吸引了全国大量媒体前来报道。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进行,截至2018年4月,共出水文物4.2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
2018年4月18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现更名为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迎来开放日活动,经过筛选幸运入围的100名省内嘉宾和眉山市民携手来到彭山,通过镜头和文字向世人展示位于彭山境内这段传奇的历史。
“看到这些珍贵文物真的为之震撼!”来自中央级媒体的刘佳航说。由于江口沉银的挖掘受到世人瞩目,刘佳航向领导毛遂自荐全程参与了江口沉银遗址挖掘的报道。
江口沉银世人瞩目。据了解,彭山借江口沉银话题,吸引了国内外130余家媒体聚焦彭山,使彭山对外影响力步入新台阶。这期间,3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欧亚9国主流媒体记者纷纷走进彭山、体验彭山、宣传彭山。
央视等中央级媒体推出《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等系列报道,助力“江口沉银遗址”成功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外宣工作成为全省区县主导策划执行唯一案例,成功入选全省经典外宣案例,推动江口沉银考古工作被写入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推荐
谈起自己的收藏,刘洪安滔滔不绝。眉山人刘洪安,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一辈子没啥爱好,可自从2005年迷上收藏后,就一...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