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收藏家与高古瓷的情缘
谈起自己的收藏,刘洪安滔滔不绝。
眉山人刘洪安,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一辈子没啥爱好,可自从2005年迷上收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在生活中伸手便能触摸到远古的陶瓷,更将收藏专心定位于高古瓷器。如今,收藏成了他的精神依托。哪怕是一个简陋的瓦罐,一个不被市场认可没有经济价值的瓷碗,在他面前都好像金子一样会发光,因此也让他对收藏品深深迷恋、苦苦追索。这些年来,他到底都收了哪些东西,藏了什么宝贝?其中,又发生了怎样不为人所知的酸甜苦辣?
1求鉴宝自家藏品被专家看好
“老师,请帮我看看我的瓷器怎么样?”“看得出来是真货,但是就现在而言经济价值不高。不过你可以继续收藏,组成一个个系列,估计以后会升值很多。”2010年11月26日,眉山一个鉴宝活动现场,刘洪安抱着一堆“瓶瓶罐罐”请鉴宝专家“掌眼”。
虽然当天海选就被“刷下”,但是专家的话让刘洪安吃了“定心丸”,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收藏高古瓷的信念。
记者在刘洪安的家里见到了他的“宝贝”,大小物件整整800多件!“现在大家都在追捧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器),几乎很少人关注高古瓷。”
高古瓷为何般“古董”?据了解,高古瓷器是指元代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从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据。
而土斑又是怎么产生的?原来,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
在刘洪安客厅的一张大桌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高古瓷器”,种类繁多,水洗、碗、瓷枕、花瓶、罐子等等,达上百个种类。“平时都是用20多个箱子小心保存的。”据刘洪安的妻子唐桂仙说,为了给丈夫找装瓷器的纸箱,她都没少费功夫。
“这是唐宋时期的瓷器,你看这罐子底部是乳钉纹,底部的圈角也宽,这是那个时代瓷器的特征……”说起自己的“宝贝”,刘洪安滔滔不绝。
2玩收藏先从书本中学经验
刘洪安如今的“滔滔不绝”还得从多年前的一个电视节目说起。
2005年一个晚上,刘洪安和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家常。可遥控器一转到央视二套《鉴宝》栏目时,电视画面里对一个瓷器的特写就像钉子一样定住了他。“别慌,看看这个台。”从来不和家人“抢”电视频道的他坚持让家人陪他看完了这期节目。
“很多东西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我一直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啥爱好。但是看了那个节目后,我就突然很想收藏。”随后刘洪安辗转从彭山县其他喜欢收藏的老人那里得知,“收藏是个烧钱的无底洞”。自己以前工作的企业破产后就靠打点零工挣钱,妻子的工资也不高,家里经济并不富裕的他有点犯难了。
“先不管钱不钱的事情,先学习学习再说。”可刘洪安找到搞收藏的老人请教时,老人闪烁其词,并不是很愿意跟他讲“真话”。无奈之下,刘洪安决定自己摸索。
先是到书店买些书来琢磨,《古瓷收藏——入门百科》《中国陶瓷艺术鉴赏》被刘洪安放在枕边细细研读。因为瓷器涉及到古代的很多用具,所以有些字很生僻,刘洪安还得查字典搞清楚这些“怪”字怎么读。如今,他的每一本书都保存得很好,上面用笔勾画,做满了笔记,有的地方还写上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罂’是唐朝人对东晋延续下来的谷仓的称谓。”随处一翻,在《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一书上,记者就见到了刘洪安自学的“成果”。
新闻推荐
今年6月,彭山区江口镇率先在全区范围开展小微水体管理保护工作,与河(湖、库)长制工作同等重视、同等安排部署、同等督促检查...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