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农村改革的寿乡之“变” ——彭山区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探索
李罡 本报记者 万晓红 李幸
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的政策导向,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开启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破冰之旅。
农业农村改革如何深度谋变,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农民怕农业主“跑路”,农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实际问题。农民、农业主和政府都有担忧,各有难处。
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改革实验区”和全省唯一的“全国两权抵押速效贷款试点区”,两年多来,彭山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地、钱、人”等因素障碍,以规范土地流转体系、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为解决之道,摸索出一条农村土地流转的“彭山路径”。彭山农改入选“2016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事件”。
三级土地预推 高效整合流转资源
生于1965年的刘文均是彭山区义和乡人。2007年,刘文均在福建平和县卖水果时,被一种红心柚吸引,“色泽红润,味道甜美,要是回家乡种上一片,肯定能挣钱!”但是,那时的彭山还没有实行“土地流转”,刘文均回乡“碰了一鼻子灰”。
两年后,“土地流转”在彭山萌芽,刘文均再次回乡,在观音镇果园村以每年“380公斤黄谷”的费用流转了当地农民的100亩土地,再雇用农民在自家田里管理蔬果园。这让村里人不解:每年得380公斤黄谷,还要被请进自家地打工,收入不比外面低,这承包土地的人能赚钱?
3年过后,刘文均的100亩红心柚开始挂果。等着“看笑话”的村民惊呆了:每亩产出红心柚约2000公斤,市价8元/公斤,除去每亩近4000元的成本,一亩纯收入居然上万元!而这只是初产期,到了丰产期,一年每亩能产5000公斤!
尝到甜头的刘文均开始扩大规模,但规模一大,问题就来了:在流转一块1222亩的土地时,这块土地涉及2个乡镇、6个村组,刘文均需要各处跑不说,而且土地被划得四分五裂,无法成片种植。
面对这一难题,2015年,彭山区由财政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国有正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运用市场化办法,收集全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并开展地块整合、包装推介和风险防控等业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农民,只需通过村组服务站与乡镇子公司签订委托书。目前,正兴公司建立起覆盖全区12个乡镇子公司、80个村组的服务站。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十佳护士”宣传之六 用温暖的双手抚慰患儿心灵 ——记彭山区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护师周丹
王小普“儿科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成人科室,在护理上需要更加细心,技术上需要更加精湛。”2015年12月至今,周丹任彭山区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与儿童打交道,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从事护理工作的10多年中,她尝...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