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悠悠传说 道不尽千年古镇起起落落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2-15 11:31 大字

梁世忠向记者讲述江口镇的历史。

鸟瞰江口镇。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1月5日,一个来自考古界的重磅消息震惊社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将启动为期3个月的“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至此,张献忠沉银传说进入了求证的倒计时。

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这个2万余人的小镇建镇历史超过了2000年。与古镇悠久历史相伴的,是张献忠沉银于此的传说。传说盛行了300余年,虽然从未被证实,但围绕这笔财富的躁动时不时地会在古镇出现:有人捡到明朝末年时期的银锭,有人夜入岷江寻宝,公安机关打掉文物贩卖团伙……这个千年古镇与这个传说一样,起起伏伏,历经了辉煌、落寞和躁动。

相关阅读

张献忠有多富

四川博物院研究员、四川省文物局文博专家陈志学认为,张献忠一路抢杀,特别对大户人家搜刮抢尽,钱财数量非常惊人。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张献忠至少拥有白银数千万两。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购买力600元人民币计算,他在当时拥有相当于现代数百亿人民币财富。

沉银有多少

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认为,“千船沉银”的传说可能性不大,更靠谱的推论,应该是张献忠兵败后,少部分财富掉在了江口。

另有史料记载,杨展得胜后,组织士兵在江口打捞遗金,所获巨大。

而1月5日启动的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将会进一步破解张献忠财富之谜。

忆辉煌

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

1月10日,江口镇双江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华接到该村三组外出务工的李艳夫妇来电,咨询回乡开农家乐的事宜。

李艳夫妇不是第一个打电话回家的村民。去年底以来,郭建华已接到10余个电话,都是外出的村民咨询返乡创业之事。

“这么多人有回乡创业的热情,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郭建华告诉记者,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高的关注度,如今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不是因为其古镇的身份,而是因为张献忠沉银遗址的发掘。

当地史料记载,江口因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秦灭蜀时蜀王开明氏败灭之处;明末,张献忠与南明总兵杨展在此展开激战,张献忠溃不成军,随军携带的大量宝藏也随之沉入江底,“张献忠沉银江口”的传说也因此而来。

上世纪初,江口为岷江主要水运集散码头之一,曾有“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的景观。晚上,居民、商店以及数百条船点的油灯、行人照路用的纤藤火把,把整个江口装扮得非常壮观。

“龙王庙前的红石梯码头,是岷江到成都的最后一个水运码头,高20米,宽4.5米。石梯中有一个3米宽的平台,雄伟壮观,至今遗韵犹存。”今年79岁的梁世忠是该镇双江村人,生于斯,长于斯,做了20余年的村主任。他亲眼见证了这里几十年来的起起落落,对当年江口镇的繁华记忆犹新。

“当年的小镇,戏台子就有5个,茶肆、餐馆沿江排开,每天灯火通明,好不热闹。”1月10日,梁世忠告诉记者,由于两江汇合,水流湍急,隔三差五,这里便有船只触石沉没。小时候,住在河边上的梁世忠一家常常要下水帮助船家抢救货物。

道落寞

水路交通荒废,人去楼空繁华不再

1月10日,记者从成都驱车出发,不到一个小时便抵达江口镇。记者注意到,该镇是一座前面临江、后面倚山的“扁担场”,一直往北走到上江口,呈现出“五里长街逶迤江岸”的独特景观。

镇上一位在茶馆休闲的老人指着一条街告诉记者,从前这条街由一条两米多宽的红石板路贯通,沿途分布有“七桥七庙”,两旁的店铺民房多为两层木结构小青瓦房,临江一面多为汉式吊脚楼。

但记者见到的现实却是,这条曾经的红石板街路早已被四五米宽的水泥路覆盖,原本木房为主的街铺中间隔着各色瓷面的现代楼房,而多数旧木房早已人去楼空,锈蚀斑斑的铁锁紧闭着铺门,任随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喧嚣和尘土飞扬。

不过,在该镇的另一边,多少还保留着一些川南江边码头小镇的古朴风味。在街中沿山一带,一个东汉崖墓群便格外显眼,护卫墓群的梓潼宫那红墙深宫,以及桥楼子、横街子一带川南风味的木板店铺和仓房,让江口的古老与神秘坚强地留存至今。

“这可不是一般的河流,这里是千里‘下岷江\’的第二发源地。”梁世忠指着街镇前面的河流向记者介绍,发源于松潘岷山南麓的岷江自北向南进入成都平原后,自然分成两条河,而这两条河恰恰在江口镇外汇合,形成下段岷江,直奔乐山、宜宾汇入长江。两河汇流处,坐镇观三江,“江口”也因此得名,成为千里岷江第一镇。然而,随着铁路、高速路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兴盛,江口码头日渐没落,古镇繁华不再。

叹躁动

“寻宝”人接踵而至,珍贵文物险遭盗抢

“在传说面前,一些村民没有摆正态度,走上了歧途。”谈起江口沉银的影响,双江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华叹息不止。

原来,2005年4月,当地在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过程中,挖出了7枚银锭,经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

之后,双江村百米之外的岷江河内,又先后出土了铭刻张献忠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这既引起了江口镇村民们的轰动,也引发了部分村民甚至外地人非同寻常的“关注”。

梁世忠告诉记者,江口码头早已没落,双江村更是紧靠岷江河道,没有水田,经济条件一向较差,村子里的年轻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外出务工营生,只剩下一些老人还在坚守。但自从发现疑似张献忠宝藏后,村子里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岷江里河鱼不多了,打渔这个营生是没人愿意干的。”但是有仔细的村民发现,居然开始有人在半夜里黑灯瞎火驾船去江中“捕鱼”,沉寂多年的江口镇,在夜晚迎来了喧嚣。

尤其是2014年5月以来,每到夜深人静时,就会有船只从不同方向驶来,目的地只有一个:“江口沉银遗址”外百米左右的岷江江心位置。

“每天晚上翻砂滚石,响声不断,一个晚上,这段岷江要被他们翻个遍,吵得我们无法入睡。”梁世忠向记者回忆,这些船只到了江心后就抛锚固定。最猖獗的是冬春枯水季节,有时一晚上,两公里江面上有十多艘船在“寻宝”。

伴随江面夜间的吵闹,镇上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小轿车多起来了,村里的一些村民开始阔起来了,不仅在彭山市区买了房,还在成都买房,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甚至村里还有一家,平日里穷得揭不开锅,但却一夜暴富,开上20多万元的车,在眉山城区买了房,震惊了整个村子。

不过,这样的状况在2015年戛然而止。当时,也正是警方对“江口沉银遗址”盗掘、贩卖行为收网的时间节点。经过一年多的侦查,当年10月,彭山公安成功破获 “江口沉银”盗卖大案,涉案3亿元,刑拘了25人,并追缴回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更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据郭建华讲述,仅双江村就有11位村民被警方带走。

站在 “江口沉银遗址”碑处,望着滔滔岷江水,郭建华感慨,平日里大家都是循规蹈矩的人,但面对利益的诱惑,有人没有把持住,走上歧途,犯了法,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希望村民们以此为戒,不要贪恋不义之财,更希望此次发掘工作能有收获,江口镇好借此机会规划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地方经济,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话期望

借力打造新产业,盼古镇焕发新活力

对于江口镇的居民而言,张献忠沉银的发掘,除了研究价值之外,更大的效益便是对当地经济的促进。

小镇居民热烈地期望此次发掘能大获成功,印证张献忠沉银之事,到那个时候,这个寂寞多年的小镇又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江口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我们不仅有彭祖山,还有汉崖墓,有山有水,有历史,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全镇还是纯农业镇。由于距彭山市区近,年轻人大多外出,城乡居民买房也选择彭山市区,小镇变得越来越寂寞。”1月10日,江口镇党委副书记雷红梅告诉记者。

与江口镇相对应的,是上游10公里处的黄龙溪古镇。得利于出色的营销包装和打造,那里早已声名在外。这种强烈的落差让江口人改变现实的意愿变得尤为迫切。

“我们的历史和资源不亚于黄龙溪,但现实却是我们落后了人家很多年。这次发掘是我们一次转型的机遇,期望发掘顺利,并取得成功。”郭建华告诉记者道。

其实在彭山,多项与江口沉银配套的项目已经起步。

据悉,当地已开始着手规划修建“江口沉银”博物馆。计划打造的包括古村落、生态观光园等乡村旅游项目21个,其中便有3个项目位于江口沉银遗址附近。

记者驱车来到江口镇,在接近江口沉银遗址的路上,一个名叫“沉银湾”的农家乐引起了记者注意。“近两年来,这里建了十几家农家乐,大多是借着‘江口沉银\’的名气来的,生意还算不错。”郭建华告诉记者。

“江口镇地处两江汇合处,有水运文化、江口沉银遗址、汉崖博物馆等,我们可以大力开发乡村垂钓、山地骑行和登高赏景等旅游项目。”雷红梅向记者表示,希望江口镇能借助此次机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让全镇居民都能吃上旅游饭。

新闻推荐

刘正刚:常怀忧患 做一颗能钻进去的“螺丝钉” 【人物名片】

刘正刚正在开展日常巡查工作。1979出生高中文化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电工大班长刘正刚是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职工,历任电工、电工大班长等职务。从进公司第一天,他就自学英语、微积分等知识,并通过...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