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山“园区+4”措施发力农民杨志明华丽转身公司老总 他有让公司腾飞的梦想,为彭山种出更好的葡萄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13 00:42 大字

“今年,我们公司的400亩葡萄实现800万元的销售收入,获得400万元纯利不成问题。”讲起自己从一个农民变成公司老总的故事,眉山市彭山区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明十分感慨,他说,这是沾了彭山“园区+4”等深化农村改革政策与措施的光,没有这些政策与措施,就没有他和公司的今天。

杨志明45岁,彭山区观音镇文昌村人。2007年,他在当地鼓励农民规模种植葡萄政策的引导下,到果园村流转土地28亩,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避雨棚、反光膜、滴灌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种植,因产量高,品质好,产值一年比一年高,如今,亩产值已达到2万余元。他种植的“美人指”等,在全国优质葡萄产品评比会上,先后获得金奖12个。

“单打独斗的历史即将结束,未来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2013年到2014年初,已经有了成熟经验和技术的杨志明,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觉得自己单打独斗的能量已发挥到极致,无法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于是,他打算建一个公司,通过公司汇聚各方人才,抱团取暖,用团队的精神与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建立公司必须要扩充土地,而杨志明到农民手中去流转土地,必须自己面对千家人千家言,矛盾很多,无法集中流转土地,加上建公司尚缺一部分资金,杨志明便放弃了建公司的打算。

去年底,彭山成为全国34个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之一。按照研究课题内容,彭山及时出台了以“园区+4”等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此,杨志明面对的困难通过“园区+4”很快得到了解决,并及时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了彭山首个农民投资的公司——彭山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为什么通过“园区+4”,杨志明面对的困难能解决?据介绍,“园区+4”就是“园区+人才+土地+金融+服务”。彭山通过此项措施,已先后在园区中培养优秀人才100余个;依托园区建立土地流转公司,提前为经营者预流转(储存)土地7.67万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为经营者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与银行联手建立5000万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基金,支持银行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先后解决经营者资金难1652万元;建立家庭农场等党支部51个,让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和服务作用,培训种植技术12期2000余人次,既有效解决了经营者在人才、土地、资金和服务上的困难,又让经营者找到了发展方向和目标,走上了发展之路。

“因为有了‘园区+4’,我才有信心与志同道合的贾强、张洁明、邱乾光等,集中已有的400亩葡萄面积,从土地流转公司轻松拿到370余亩土地,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难,建起了自己的公司。”杨志明说,公司的建立,不仅让他们成了股东,而且通过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了他们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目标。

“目前,公司已经招聘了7名大学生。我负责技术指导,贾强负责党支部工作和市场营销,张洁明等人负责带领员工抓田间生产,7名大学生负责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杨志明说,公司的建立,既让他们实现了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余缺互补,又使他们真正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改革的好政策,已使杨志明有了让公司腾飞的梦想。刚从以色列考察学习回来的他表示,近期,公司将与以色列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让公司700余亩葡萄的水肥管理全部实现智能化,力争让公司的种植管理技术在彭山发挥引领作用,为彭山种出更好的葡萄打下基础。

刘树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新闻推荐

彭山残疾人李利红受益“深改” 独腿走上创业路

“我能成功创业,都归功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8月18日,站在自己创办的“阳光倚竹园”内,拄着拐棍的肢残妇女李利红,说起政府帮她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十分感慨。她说,有政策作支撑,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