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山残疾人李利红受益“深改” 独腿走上创业路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8-20 00:41 大字

“我能成功创业,都归功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8月18日,站在自己创办的“阳光倚竹园”内,拄着拐棍的肢残妇女李利红,说起政府帮她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十分感慨。她说,有政策作支撑,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就更坚定。

李利红今年36岁,家住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7组。28年前,她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腿,但却顽强拼搏,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曾参加全国残运会和四川省残运会,并在跳远、铅球、标枪等项目比赛中,获得国家级跳远比赛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获得省级跳远、铅球、标枪比赛金牌2枚、银牌2枚。1994年至2006年期间,她通过自主创业,曾先后经营衣服缝制、服装销售和小食店等生意;2006年至2014年期间,她通过学习旅游知识,走上了旅游业工作岗位,并担任中大陕西分公司经理。

“自己毕竟只有一条腿,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外面奔波。”于是,李利红打算带着在外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家乡,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养孩子,给家人安稳的生活,不因残疾而成为社会负担,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2014年底,在网上看到家乡彭山被列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消息,李利红认为这是回乡创业,实现梦想的大好机遇。带着梦想,李利红回到了彭山,并通过外出考察,投资30余万元,在公义镇流转土地65亩,创办了以种植现代果蔬为主的“阳光倚竹园”,分别种植雷竹40亩、芦笋15亩和优质柑橘“春见”10亩,并在第一年的雷竹与芦笋之间套种了芝麻,踏上了在家乡的自主创业路。

但是,几个月后,看着长势良好的雷竹和芦笋等,本应高兴的李利红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还有400多米道路、800多米沟渠、15亩芦笋大棚和生产管理基地等都无钱建设,想通过银行贷款缓解压力,但又因没有符合规定的抵押物无法贷款,重重困难令李利红一筹莫展。

这时,有人建议李利红去有关部门了解一下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支持。“试一试吧。”李利红走进了彭山区深化农村改革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说,像她这样的新型农业业主正好是农村改革政策扶持和鼓励的对象,其建设道路和沟渠,可以采取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解决,待其产业产出后每年按投入总额的1%进行返还,作为基础设施维护基金和地方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通过协调就业局,及时为她落实了8万元的创业基金贴息贷款指标,成功解决了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问题。接下来,将由区农业局为她颁发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土地经营权证,并通过土地经营权证直接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至此,李利红遇到的资金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雷竹笋和芦笋都是高端蔬菜,市场上的走势和价格都很好。最多两年以后,每年每亩就可以收入3万元左右。”李利红表示,接下来,她将配合政府修好沟渠道路,并通过银行贷款,建设好芦笋大棚和生产管理基地,力争让自己的基地成为自己增收,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名副其实的“阳光倚竹园”。

刘树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文/图

新闻推荐

彭山供电:爱心“点亮”抗战老兵

□陈骥姚粼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常坚他们曾经都是战士,在抗日战争的疆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今天这些勇士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生存状况,深深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在寿乡大地彭山,有抗战老兵11名,他们...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