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迎高考 终圆搁浅大学梦 本报记者 余毅
“40年前,我参加高考被四川大学中文系录取。我去上大学时,我的儿子也刚好上小学一年级。”回忆起40年前参加高考,70岁的张忠全仍感慨万分。
1966年,张忠全正积极准备高考。因为成绩优秀,老师告诉他,考北航是没问题的。就在这时,张忠全失望地听到了高考取消的消息。带着遗憾,他当过农民,做过代课教师,后来到了教育部门工作。1977年8月,被抽调到当时眉山县金花公社工作的张忠全出差刚回来,就有好几个年轻队员找到他,说今年大学要招生,请他帮忙辅导。看到他们为高考摩拳擦掌,张忠全也有些心动。于是,他在将自己知识倾囊相授的同时,也回城咨询了高考报名的相关事宜。
“当时工作人员告诉我,文件规定能报名的是有突出贡献或是拔尖人才,还得单位推荐。”张忠全心里刚升起的一丁点儿希望又被浇灭了。谁知,在回家路上遇到单位领导,老远就招呼他快去报名。
当年,不是报了名就可以参加高考的,首先得过了预考,再筛选出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正式高考。报名后两周就是预考。尽管时间紧、工作忙,但张忠全靠着日常的学习、积累,顺利通过了预考,获得正式参加高考的机会。
1977年秋天,张忠全终于走进高考考场。
当时,眉山中学教室内坐满了着装朴素的年轻人,张忠全也在其中。他抬头一看,考场里大都是自己这样的“老学生”。高中毕业10多年才跨进这期待已久的高考考场,他的内心十分激动。
“当时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二选一,我选的是《红心似火》。”时隔40年,张忠全仍对当年的作文记忆犹新。这篇一气呵成的文章有六七千字,写的是他当时工作地金花公社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因夜盲症退伍回家的军人,将一头生产队要杀的病牛领回家喂养,每天割草、精心照料,将病牛养成了壮牛,交还给生产队。语文考试中,张忠全迅速做完基础题,并得了满分,他将大部分考试时间花在了写作文上。他把多加的一张考卷纸写得满满当当。刚写完,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交卷铃声就响了。
通过1977年高考,张忠全搁浅了11年的大学梦得以实现。他回忆道,高考录取通知在1978年年初发出,自己考上了四川大学中文系。那一年,他和儿子同时入学,一个走进大学校园,一个开始小学生涯。
新闻推荐
每年的6月19日是国家规定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昨(19)日,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市救助管理站,进行零距离接触,感受温情驿站传递的真情与温暖。近年来,随着眉山市对流浪救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家对救助管理站...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