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路货车制造的“变形克星”

四川日报 2016-04-22 08:07 大字

他把货车焊接变形“六点定位法”运用于实践,在国内货车制造企业中全面推广运用

他先后主持完成技术攻关10项,参与完成7项技术攻关

□张庭铭 本报记者 江芸涵

4月18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车间内,新产品钢制储存罐的试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早晨8点30分,一位戴细边眼镜、穿浅蓝色工作服的高个子走了进来,他就是冷作工首席技师张志发。“当前主要调整工艺平面,做好工艺分析,为即将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做准备。”“所有的技术革新,都要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来做。”这是张志发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入职31年来,由于张志发的技术改进,该公司P70棚车的生产效率提升了50%,鱼腹中梁的矫正人力成本降低了100%。“张志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主持完成了技术攻关10项,参与完成7项技术攻关,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敢于碰硬,攻克难关见功力

张志发走在车间内,每一个员工都会和他热情打招呼。不仅因为他是老员工,还因为他创造了一项项技能奇迹,令大家钦佩。

1992年,出口泰国的集装箱铁路货车是中车眉山当时整车出口的最大订单。可是,泰方要求使用当时国内铁路货车制造史上没有先例的焊接转向架,生产过程的组装精度和焊接变形控制要求极高。“这是一个车轮和车厢的连接装置。因为这个构件组焊接基准定位不精确,就会造成批量返修等问题。”张志发说,“定位精准”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画图、试验,一次又一次,最后他采用了“六点定位法”,设计组装、焊接专用工艺装备,保证了高标准的装配质量。这种点面结合的矫正工艺,将焊接变形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使工效较之前提高3倍。公司焊接转向架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得到泰国监造人员的赞誉。

说起“六点定位法”,公司货一车间工会主席刘俊林竖起大拇指。“张工把‘六点定位法\’从书本上搬到了实践中,并得以在全公司乃至国内货车制造企业全面推广运用。”

2004年3月,公司投入L18型粮食漏斗车生产。作为铆工高级技师,张志发在样车试制中担任工艺总负责。两个星期里,他在案头仔细分析工艺方案,跑现场安排布置生产工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探索解决大组装限位、底架漏斗组对工艺等4项关键性工艺技术难题,为批量生产摸索出成熟工艺,创下公司新产品从试制样车到量产最快纪录。

潜心琢磨,创新改善见功底

作为首席技师,张志发不仅练就了一身能够克服货车“变形”的绝活,而且还拥有一双能发现问题关键点的慧眼。

与一般的矫正不同,P80棚车在生产中需要用火焰对车梁进行矫正。以前技工们在矫正时,都是对棚车的中梁进行火烤。这样的方法不仅效率低,还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张志发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在枕梁上,只要对枕梁进行烤火,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与他共事20多年的电焊首席技师伍鸿斌赞叹说:“烤火的位置,火焰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全凭张工一手操作,这些都需要经验与积累。”

积累从进厂第一天就开始了。1985年,刚从技校毕业的他被分到交验组,别人业余时间喝酒打牌,他却泡在公司的技术图书馆里。谁也没想到,这个“书虫”第一次参加公司的技能大赛就拿到第一,以后只要他参加比赛,绝对是冠军。

通过30年的学习实践,张志发逐渐成长为公司首席工人技师,中车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高级裁判员,被大家称为铁路货车制造的“变形克星”和“金边蓝领”。

张志发还悉心传授技能,为公司培养人才。他的徒弟甘俊林2005年进入公司,在某专用车型生产中,小甘负责底架组对胎型制作,组装误差始终控制不好。张志发带着他看图纸、跑现场,从材料下料、成型、放样、装配工艺、变形、矫正等各工序进行悉心指导,终于使该车组装误差被有效控制。

徒弟的本领在提升,技术难关一次次被突破,张志发的头发却比同龄人提前泛白了,工友们说他是操心累的。张志发不以为然,“这是我的乐趣,我就爱这行。”

做技术用脑更要用心

对话

记者:您认为一个出色的技师,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张志发:最需要的品质就是敬业,用脑更要用心。前些年,我曾去日本和韩国参观交流,技工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让我很感慨,那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产品上面。不只是达到标准就行,应该给自己压力,怎样把活干得最好,这才是一个工匠真正应该思考的。

记者:为什么现在缺乏这样的技能大师?

张志发:这与年轻人的就业观和工作态度有关。现在的年轻人,凡是成绩稍微好点的,经济条件优越点的,都不会来学技术,因为艰苦。我的徒弟基本上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更能吃苦,对他们来说,能够在城市工作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技工普遍缺少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重要的。

记者: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

张志发:以冷作这个工种为例,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经验积累,而且还要求对整个行业的知识有所了解。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冷作工,首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表面上看是动手,实际是以理论为基础,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提升就快。

新闻推荐

方言登台 能有几多可能性?

编者按这个春天,四川方言动静不小。3月24日,德阳一家民间剧社将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茶馆》改编成川话版,在德阳连演两场,场面火爆。4月初,中华方言歌曲大赛登陆成都,招募最具特色的方言歌曲。4月28日,...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