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拥抱”互联网 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绵阳市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纪实(上)

绵阳日报 2016-04-11 19:37 大字

2015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在绵举行,为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龙头的绵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郑悦

服务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和群众。服务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越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越能聚集生产要素、人气和财富。

去年以来,绵阳市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大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和载体,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全面推进“互联网+”,吹响了绵阳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号角。

服务业发展“安装”新引擎

作为国家科技城,丰富的科技资源决定了绵阳敢于突破、勇立潮头的“产业基因”。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要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除了继续抓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外,还需要添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对市情和产业发展趋势作出深刻剖析后,市委、市政府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在全市掀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潮,“早抓早主动、晚抓就被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只争朝夕推进工作。”市委书记彭宇行如是说。

选择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绵阳市有着清晰的产业逻辑:一方面,电子商务是“提升一产、调整二产、革命三产”的综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山水城市,绵阳市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能有效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尤其是作为全省第二大电子商务集聚区,绵阳市优越的发展环境对于电商企业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全市上下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力争将绵阳打造成为全省领先、西部一流、全国一流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示范城市,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提供新动力。

推动电子商务“加速跑”

从绵阳到成都,再到乐山、眉山,搭乘“互联网+”快车,靓家宅配布局全川的战略正在加速实现。而这样的速度,就连靓家宅配创始人李江都感到惊讶。作为全省率先“触网”的家居建材企业,靓家宅配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消费相结合,网上商城上线的第一年,注册用户就超过16000人,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1000多万元。

靓家宅配的发展速度,反映了绵阳市电商产业发展的“大速度”。去年以来,绵阳市把推广电子商务视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全企入网”、产业集聚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科创区电子商务基地、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游仙区电商谷等10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集聚区,推动形成了多头并进、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为吸引和培育电商企业,绵阳市积极建立绵阳市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库,确定培育100户以上重点企业,做好跟踪服务,重点帮扶,做大做强。针对融资等难题,绵阳市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全社会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绵阳市电商产业发展“加速跑”。京东等大批知名电商纷纷来绵寻求合作机会;众多传统行业纷纷“试水”电子商务;以食哈哈、长虹点点帮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电商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底,绵阳市电商平台企业达48家,电商应用企业2900余家,全市企业及个人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店铺近万个。

“互联网+”拓展发展新空间

“互联网+”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一剂“催化剂”,发挥着点石成金的“化学反应”。鉴于此,绵阳市大力推进互联网与文化、工业、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产业融合,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多点开花”。

说起“互联网+特色”,对绵阳来说,科技和文化是绕不开的主题。文化企业“全企入网”,建设文化产业“网上商城”,搭建起藏羌黎文化产业走廊网络平台;培育本土特色游戏动漫产业,搭建起主流网络文化产品孵化平台……在“互联网+特色”理念的引领下,“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科技”发展正逐渐步入正轨,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全市众多产业纷纷“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旅游”,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的文化旅游加速融合;“互联网+农业”,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合,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种养加模式,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互联网+养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沟通居家老人及服务商家之间的桥梁;“互联网+交通”,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服务发展……

以“互联网+”为引擎,绵阳市现代服务业承载起全市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使命,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通川区创新推行“1234”工作法,实现了依法治村(社区)与村(居)民自治完美对接—— 共沐一方雨露 同享和谐生活

□陈燕本报记者李道全蒲建国摄影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使处于最基层的村(社区)更好地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达到协商治理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