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风来袭 嘉州古城添古韵

乐山日报 2015-12-13 19:03 大字

嘉定坊集体汉服成人礼汉服成人礼中“字冠者”环节身穿汉服纪念嫘祖身穿汉服的女子■ 本报记者 曾文 文/图

“泱泱中华,炎黄贵胄,典章礼仪,广筑金瓯。垂拱八方,德披九州。华服炫目,道统长留。”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留下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汉服便是其中之一。

2003年11月22日,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穿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成的汉服,在市区的广场、公园、商场穿街走巷。他穿着在日常生活中绝迹了几百年的汉族服装重现街头,引起社会的关注,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响应,并在全国掀起汉服复兴的浪潮。

近年来,这股浪潮逐渐在乐山兴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2010年以后,每逢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我们总能看到一群人穿着汉服,以最传统的方式庆祝节日,为古老的嘉州城平添了几分古韵。

1

首个“汉服日”振兴传统文化

11月22日下午,中心城区嘉定坊分外热闹,一场集体汉服成人礼在这里拉开帷幕。30名15岁以上的青少年身穿汉服,遵循古制,在恢弘雅致的礼乐中,宣告自己正式成年。男子加冠,女子加笄,醴酒、字冠者、聆训、三拜、礼成……除了精美的服饰带来的视觉盛宴,很多人更是为这样的传统文化所震撼。行冠笄礼者由此变为担当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成年人,这让前来参加成人礼的谢帅深有感触:“我想,在这种庄重的场合下宣告自己成年后,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有担当,有责任感。”谢帅今年17岁,是乐山四中一名高二学生,谈到自己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宣告成年时,他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自己的孩童时代,让他受益匪浅。

当日下午,中心城区街头,来自乐山、眉山等地的30多名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齐聚街头,为逛街的市民朋友们宣传汉服文化与传统礼仪,刮起一阵“汉服”风。

据了解,11月22日是中国,乃至海外华人、汉服爱好者的第一个汉服复兴日。当天,全球喜爱汉服的同袍(汉服复兴者之间的互称)共同约定,穿着汉服走上街头,纪念这个特别的节日。

2

辞掉“铁饭碗” 一针一线缝汉服

“需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要上台了,大家准备好。”“注意,先后顺序别乱套了。”嘉定坊汉服成人礼现场,一名身穿汉服,来回穿梭,不停指导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沫上晨曦”负责人张静羽,也是本次活动策划人。

“前后两个多月吧,方案全是我自己搞定的。60多套衣服都是我慢慢裁剪,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忙到晚上一点多睡觉,根本睡不着,4点多又起来开始做衣服了。”活动落下帷幕,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做完这件事,心里特别高兴,希望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对汉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张静羽说,自己在6岁的时候,就对汉服有了兴趣。“很喜欢看小人书,当时别人送给我一套《五女拜寿》,我总是照着里边的人物画,那时只是觉得衣服好看,不知道还可以穿在身上。”就这样,对服饰的喜爱渐渐在她心中埋下“种子”。

“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我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改,结果有的成功了,有的也改得很难看。有时候,我妈妈还会把我画出来的样式做成衣服给我穿。”上初中后,张静羽开始穿自己设计的衣服。此外,她还常常用边角余料给布娃娃做衣服。就这样,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渐渐在她心底萌芽。

工作后,张静羽利用业余时间在中国音乐学院和四川省音乐学院学会了弹古筝。不仅如此,7年前,她还四处打听,寻到一位罕见的会弹古琴的老师教她弹古琴。那时,她通过这名老师加入四川古琴的QQ群,认识了一个眉山的古琴爱好者,对方身着汉服的形象让她欣喜若狂:“这样的衣服还能穿在身上,真美!”这样的场景突然勾起张静羽儿时的回忆与梦想。她对汉服“一见钟情”,立即在网上买了一套。

就这样,张静羽在乐山结识了好几个汉服爱好者。渐渐地,她意识到,在网上买汉服不仅贵,做工也不精细。“既然这么喜欢,不如自己做。”于是,对汉服制作一窍不通的她从好朋友那里借来汉服,自己照着样式裁剪、制作,有绘画功底的她还用刺绣、绘画来点缀服饰。本来是凭着兴趣探索,没想到做出来的汉服很受朋友喜爱,这让她收获了很多意外惊喜,也更加坚定了她对汉服的热爱。于是,她开始买相关书籍自学,连逛博物馆时,她也要对汉服观察很久。

2013年,张静羽辞掉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心一意做汉服。她觉得,人活一辈子,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再累,只要不后悔就行。然而,辞掉一份既稳定、薪水又不错的工作对她的父母来说却是百感交集,“就这衣服,你看看大街上谁穿,你做出来卖给谁呀!”辞职后的张静羽压力很大,“最开始一年多,我父亲几乎不和我讲话,他觉得我这样是对家庭不负责任。”

然而,父母的不理解并没有影响她对汉服的热爱。2013年初,她成功注册了汉服商标“沫上晨曦”,她说,“沫”取自从乐山走出去的文化名人“郭沫若”,而“晨曦”代表早上的太阳,象征着事业蒸蒸日上。

目前,张静羽的原创汉服品牌是乐山“唯一”。精细的工艺也吸引着南京、北京、广州的游客前来订做,甚至有游客买来带到国外。她说,“每件汉服都应该是艺术品,能得到这么多人认可,喜欢,愿意通过它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我做汉服的决心。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乐山的汉服能成为响亮的品牌,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走向全世界。”

3

汉服社团兴起 为传统节日添彩

成立社团,举办活动,让汉服走进生活。在乐山,有这样一群人,以成立社团的方式,将汉服文化普及到更广阔的地方。

欧阳云霁从2009年开始接触汉服,经常与同伴到眉山、成都等地参加汉服活动。“汉服文化在外地很受欢迎,乐山怎么就没有呢?”活动参加多了,她对汉服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外观上,而更多地从汉服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于是,她和同伴下定决心,要在乐山成立社团,力争让汉服文化在家乡发展起来。

2010年,西蜀汉嘉州礼乐社成立。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团,成立之初的几个社员一有空,就穿上汉服走到街头、景区,向大家宣传汉服知识。然而,他们在最开始就遇到阻碍。“穿的什么呀,稀奇古怪。”“这不是影楼装吗,怎么上大街了?”“咦,怎么那么像日本和服?”走出家门,总免不了行人奇怪的眼神和质疑,这让欧阳云霁很困惑:“明明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怎么大家会是这种反应?”这时,她突然意识到:这样的传统文化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

“有一天,穿着汉服的人走在街头,行人不再指指点点,而是很坦然地接受,并且知道,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多好!”张静羽说,这是她的梦想。这几年来,她也一直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着。

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在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节日里,欧阳云霁总会和同伴身穿汉服,走上街头,遵照传统文化,举办活动,向人们展示汉服文化与传统礼仪、民间习俗。“端午节我们会包粽子,还会举行射五毒、斗蛋、斗草这样的小游戏。平时眉山、乐山的汉服爱好者们也常常会一起做活动,我们想通过有趣的事情,让更多人了解汉服。”欧阳云霁说。

经过5年的努力,西蜀汉嘉州礼乐社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长期性参加活动的人数达到50人,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在欧阳云霁看来,大学生参加这样的社团,学习传统文化、礼仪,对于提高自身修养有很大帮助。但是,她也希望有更多中老年人加入到社团中,她说,传统文化需要代代相传,中老年人如果愿意去了解它,那他们的下一代就更有机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以前觉得,传统文化就像心灵的一片净土一样,总是那么高高在上,接触多了才渐渐意识到,这么好的文化应该被大众了解,应该体现出它的价值,而穿上汉服,就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种敬仰与尊重。”欧阳云霁说。

新闻推荐

开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巡察情况通报

按照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2015年10月,市委组建6个专项巡察组,对11个县(市、区)和乐山高新区、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粮食局、市残联等7个市级...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