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霄顶漫笔

乐山日报 2016-01-09 20:40 大字

■ 陈德忠

父老相传,嘉州城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直向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扑去。大佛脚前的江心绿洲,也被取了个蕴含诗意的名称——扑凤洲。

沿岷江、大渡河左右延展的乐山古城墙,仿佛凤凰张开的两翼,而凤凰的头颅便是全城的制高点、突出于街巷楼宇中的老霄顶。千百年来,老霄顶默默地俯瞰着乐山城沧海桑田的变迁,见证了这座城市天翻地覆的今昔变化,至今仍岿然屹立城中,最早迎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给城池以拱卫的力量,给民众以幸福的荫庇,激发起人们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这里原名高幖山,作为全城之主山,又名高望山,万景山,可能是明清时期才被民间俗称为老霄顶。最早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书中的记载为:“高幖山,一名高望山,古备城库之基,即今万景山,府之主山,巍然高峙,万象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无限。”以“高幖”、“高望”和“万景”为名,都说明了这座山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色风光的无限美好。

山顶的建筑,最早始于北周,建有弘明观。据北宋张君房《嘉州开元观东观事略》记载:“嘉州开元观,后周所创,本名弘明观。隋大业末,方制大殿,于殿西塑飞天神王像,坐高二丈余,坐二鬼之上。”“按开元观在层冈之上,下眺城邑,俯视江山,二水回潆,众峰环抱,为郡中之胜。”应该说,这是对老霄顶最早的形象描写和赞誉。隋唐以降,大殿几经兴废,到宋代已叫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又称护国天王院。经不起时代风雨的淘洗,只剩下残墙颓壁。南宋诗人陆游当年上山游览时,就颇为感慨地题诗。从其诗题《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废圯略尽,而规模尚极壮丽,过之有感》就可以看出一派衰败、荒芜的景象。诗人对此也作出了形象描写:“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霓旌仙杖空遗渚,甃缺台倾知几春。”

不过其时在高幖山麓,却有一座新建不久的楼阁吸引着当时的达官贵客、文人雅士,这就是于北宋宣和年间,由嘉州太守吕由诚修建的万景楼。《舆地纪胜》对此作出了明确记载:万景楼“在史氏安乐园之上,宣和太守吕由诚作。所望阔远,诸邑边塞,指顾目览,尽在掌握。范石湖诗云:‘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太守郭益榜其下曰‘西南第一楼\’。”

范石湖就是自号石湖居士的南宋诗人范成大。他在担任四川制置使期间,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六月由水路出川时,曾游览嘉州和峨眉山,并将沿途见闻记入《吴船录》中。是古今描写万景楼风光景物最详尽、最生动的美文,为避免遗珠之憾,摘抄于下:

“丙戌,泊嘉州,游万景楼,在州城傍高丘之上。汉嘉登临山水之胜,既豪西州,而万景所见,又甲于一郡。其前,大江之所经,犍为戎泸,远山缥渺明灭,烟云无际。右列三峨,左横九顶。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之名,真不滥吹。余诗盖题为西南第一楼也。九顶之傍,有乌尤一峰小,江水绕之,如巧画之图。楼前百余步,有古安乐园,山谷常游之,名轩曰涪翁,壁间题字犹存,云见水绕乌尤,惟此亭耳。是时未有万景,故山谷以安乐园为胜,今不足道矣。”

由此可知,宋代的万景楼,是在高幖山麓,紧靠安乐园涪翁亭的地方。黄庭坚(山谷)当年来游时,只有安乐园,还没有万景楼,也就无缘对它题咏、歌颂。所以范成大才设想借用黄庭坚之名,来倾吐自己对万景楼的高度赞美:“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范成大还觉得只是写诗著文仍难以满足对万景楼的倾慕之情,当即安排随行画工用纸笔临摹实景“作图以归”,便于日后慢慢欣赏品味。

当时的万景楼已成为人们登临远眺、宴饮欢聚的好去处。正代理嘉州地方长官的陆游,也于重阳节与同僚友朋会饮万景楼,并“作竹枝歌舞”。在欢歌笑语中,题诗抒怀:

重九会饮万景楼

粲粲黄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时。

纤云不作看山祟,斗酒聊宽去国思。

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悲凄。

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

游山玩水之际,仍流露出拳拳爱国情怀,壮志难伸的去国之思、报国之志溢于言表。

万景楼后来几经兴废,到了明代成化年间,知州魏瀚主持在高幖山麓恢复学宫时,“乃于礼殿后相高明孕秀隙地,即古之万景楼址,恢建一阁,以储古今圣贤之籍,名曰尊经。”(明·张瓒《尊经阁记》)万景楼旧址从此变为了尊经阁。

雄踞山巅绝顶的神霄玉清万寿宫,其废墟旧址,也在明代正统壬戌(公元1442年),由“知州段鉴建万寿观于其上,轩豁壮丽,仿佛宸居,具体而微,以为嵩祝习仪之所。”(明万历《嘉定州志》)自此正式成为道观。

几十年后的明代弘治癸亥岁(公元1503年),嘉定知州瞿刚又因为万寿观“有阁特岧峣深閟,以理自勘,遂去阁中像,而位羲文周孔四圣,榜曰先天。”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也进入先天阁,接受祭祀膜拜。

对这山巅楼阁恢复为万景楼的称谓,是在明代嘉靖年间,这有当时人王元正题诗为证:

万景楼

仙宫高并九峰青,石磴侵云客履轻。

檀树参差迷野瑞,檐花开落动春情。

山青郭外连天阙,酒绿灯前对友生。

万景不殊楼阁换,且将愁鬓适蓬瀛。

从“万景不殊楼阁换”句看来,最迟在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左右,久违的“万景楼”又重新出现在老霄顶上。

如今山顶上的两栋古建筑楼阁,应该是明清以来屡经修缮的旧物。一为万景楼,一为万寿观。万景楼已于199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在均已风雨飘摇,梁裂柱折,亟待有关部门进行抢救性修复。

老霄顶花木葱茏,古树参天。在“城市在山水中,山水在城市里”的乐山城中显得尤为突出,宛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街坊闹市、高楼大厦之中,为奔忙、浮躁的现代人提供了一处摆脱尘世烦嚣、休闲憩息的清凉世界。如此茂密的林木,至今还荫庇着乐山市民,不能不感谢一位为民造福的乐山古代地方官,他就是重新修复万寿观的明代嘉定知州段鉴。他在老霄顶主持修旧起废的同时,又“栽松柏近千株,皆成合抱,森秀苍郁,遥望俨若凤毛。嘉靖初年,又植楠数株,大几两围,尤青葱可爱,殆胜景云。”(明万历《嘉定州志》)

后来有黄冠道士贪图方便,架屋在楠树根上,激起众怒,口诛笔伐,有人在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进行规劝:

几番风卷白云开,鼓动松琴入座来。

寄语后人休剪伐,一株株是段侯栽。

这种保护环境、爱惜绿化的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大力提倡,不断弘扬。

令人高兴的是,历经沧桑的老霄顶,如今已迎来了新生。乐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将老霄顶恢复重建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进行了初步改造。通向山顶的道路已拓宽,石砌栏杆台阶平整光洁,便于年迈体弱的人们上下登攀。还围绕山头新修了一条木架回廊,直通山顶,扩大了游览路线和范围。老霄顶景点已与叮咚井广场和即将恢复的文庙连成一体。新景观,新气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对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乐山城历史变迁的见证,接连起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欣逢盛世的老霄顶已返老还童,正以崭新的姿态,伴随我们共度今朝,走向明天,去迎接乐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我公司现公开征集峨眉山智慧旅游服务基地及配套设施项

我公司现公开征集峨眉山智慧旅游服务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室内二次装修设计单位。欢迎有意者于2016年1月14日至18日报名。联系人:熊先生电话:18080640008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老霄顶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