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改革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经开区新建的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服务人员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
国内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绕管式换热器近日在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专家检验正式交运。
八角井街道村改居选址改造后的柳江社区。
本报记者 肖盛雄
刚刚过去的2014年,作为推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和法治建设,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音。
2014年,共解决民生问题113件、困难问题179件、稳定问题4件;前10月,专利申请量达3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8件、实用新型申请255件、外观设计申请17件;1-11月,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备案96件,建设面积3707358平方米,总投资达1240550万元。专利授权259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实用新型196件、外观设计15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2起,调解成功68起,调解成功率96%,提供法律援助280余人次。
创新服务理念
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走基层”、“双报到”、“双联双帮”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部门(单位)帮助贫困村(社区)、帮扶困难群众”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经开区全体机关干部,深入经开区2个街道、20个村(社区)开展“走基层”和“双联双帮”活动,各级干部深入村、社区、学校、医院走访共200余人次,走访群众987户。对“走建惠”、“走基层”活动中征求到的民生、稳定和困难问题,及时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工作方案,增添工作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共解决民生问题113件、困难问题179件、稳定问题4件。同时,在辖区范围内试点社区“15分钟青年志愿服务圈”活动。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资源,选取硬件条件好、组织建设强、志愿服务队伍固定、志愿服务氛围浓厚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阵地,整合志愿服务队伍,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社区15分钟青年志愿服务卡,提供文明劝导、心理咨询、义诊义检、扶贫帮困、文化娱乐、助老陪伴、便民家政等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在社区居民需要帮助时,向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求助,志愿者15分钟内回应,帮助其解决困难,服务群众。截至目前,为群众解忧解困520余次,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经开区还针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从遵守政治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6个方面共梳理出需要修订、新建的制度规定35项,主要涉及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决策、权力运行,厉行勤俭节约,整治文山会海,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经开区)》、《德阳经开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德阳经开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19个制度办法已经出台,其余制度正在抓紧制定完善。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经开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切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了经开区企业年度综合考评、产业发展、专利授权、引进及产业化扶持资金,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但缺乏配套资金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形式给予财政扶持。
去年10月,经开区出台《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规范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方面。目前,四川东方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德阳中嘉实业有限公司被列为四川省“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经开区将把企业列入拟上市培育企业名单,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并与建设银行德阳分行启动“助保贷”业务,建立良好的银政、银企关系,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为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推进的协调指导力度,着力做好企业和项目的服务工作,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经开区建立了《委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机制》,由领导干部点对点联系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困难。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7位经开区委领导沉到一线,分赴园区45家企业,摸清压力下的企业“家底”,与企业一道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快速稳健的升级拓强之路,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共收集到企业各类问题110余条,针对企业难题,及时进行了梳理研究,制定了解决方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经开区小微出口企业出于保费压力、操作手续复杂的考虑,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积极性一直不高,为增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扩大企业融资途径,促进经开区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去年8月13日,经开区启动“2014-2015年度小微出口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通过这一工具,小微企业出口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还能利用出口保单进行融资,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科技发展结硕果
经开区高度重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多种创新主体竞争发展,认真指导区内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省市技术中心。
去年4月,世界最长空冷汽轮机末级叶片在东汽诞生。据了解,该叶片长度达到1030mm,运用在660兆瓦等级空冷机组上可节约20%的成本,经济性极佳。在早些时候,东汽还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燃气轮机产业联盟,集合德阳、成都乃至全省的研究和制造力量,共同攻克燃机国产化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去年6月25日,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与眉山一家企业签下了3亿元的设备总承包协议,为该企业甲醇制汽油生产线提供全套设备和装配。这家拥有48年化工压力容器制造史的老牌企业,生产出了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加压气化炉,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去年7月,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巴西马德拉河流域上的杰瑞水电站平稳运行,为世界杯提供电力。凭借这一项目,东方电机在超大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机组的设计、制造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去年10月18日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集中签约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德阳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三方将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
据统计,去年,经开区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前10个月,专利申请量达3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8件、实用新型申请255件、外观设计申请17件;专利授权259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实用新型196件、外观设计15件。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深化投资体制机制改革
开展全员招商。为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经开区制定了2014年“全员招商”目标任务分解及考核办法,在借鉴其他县(市、区)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根据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考核指标,制定评分办法和奖励措施,全面推进“全员招商”,形成“人人重视招商引资、立体打造招商环境”的氛围。
完善并联审批,加强招投标监管。严把入区项目审批,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进行投资备案审批,精简审批流程,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时间。1-11月,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理固定资产投资备案96件,建设面积3707358平方米,总投资达1240550万元。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监督,严防伪造证件、借牌投标、串标围标等现象发生。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组织企业参展参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协助、指导企业熟练掌握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全方位、多层次帮助企业在逆势中稳增长。
组织区内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大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走进东盟市场报告会、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会、第五届中国(四川)-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第十五届西博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区内195家企业、236人次出席会议。
推进开放载体和平台建设。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西博会”、“厦洽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大型招商活动,重点抓好形式多样的小分队招商活动。务实搭建规模适度的重大投资促进平台,将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去年8月,经开区荣获“中国能源装备十强园区”荣誉称号;去年11月,经开区被列为2014年10家“四川省级重点培育外向型产业园区”。
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并实施了新“三定”方案,对内设机构、人员进行进一步整合,建立起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体系,建立了与内设机构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经开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点,提高办事效率。目前,经开区已建立完善21个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企业服务、医疗社保、食品药品等窗口单位到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协商,委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
特别是企业服务方面,经开区将“让每一个企业都满意”作为最终服务目标,切实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和“保姆式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项目受理服务窗口,全程代办各项审批手续,提供政策咨询、受理代理、导办服务、跟踪服务、协调服务;针对市重点项目、外来投资项目、投资额度大的项目以及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急难事项,开展特事特办服务;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项目,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议,为重点项目审批提供引导和推进服务;在办理过程中,采取专人陪同、主动协调、全程服务、定期督办等方式,为重点项目落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
大力推行为民服务“阳光行动”,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公共服务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以经开区门户网站为主,官方微博的“网上阳光晒台”,将服务事项全部统一集中公开公示,方便群众知晓和监督。
推进法治建设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经开区印发了《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2014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指导依法治区工作。司法分局牵头拟制了《2014年“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法律七进”工作标准(试行)》等。
积极探索“法律七进”工作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细化实施方案和标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用法律咨询、以案讲法、法律知识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区和法治建设。
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坚持“一会一法”,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大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资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等法规制度,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
采用法律咨询和以案讲法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普及《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社区群众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与社区群众面对面,解答他们提出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依法维护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2起,调解成功68起,调解成功率96%。提供法律援助280余人次。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建立更加公平保障制度
研究制定《经开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德阳经开区惠民殡葬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等群众期盼关心的制度措施,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切实解决辖区群众的实际困难。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人情保、关系保,今年,经开区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经办人员和基层干部近亲属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加强和改进低保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备案100余例。组织开展了2次以转非居民为重点的就业招聘会,3500余名转非居民签订了意向性用工协议。组织转非居民就业培训300多人次。
如何有效开展管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和谐,经开区主动作为,走进村民家中了解困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在八角井街道办启动“村改居”工作,按就近原则和有利于管理的原则,绘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初步形成“村改居”工作工作方案,将原12个村(居、社区)进行充分整合。选址整合改造后,新社区将按照“中国社区”要求统一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八角井街道(重点转非居民安置小区)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辖区网格管理与服务工作,全面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及服务功能再造,着力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八角井街道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经开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从2014年开始,经开区环保部门开始对辖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预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园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园区品位,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园区产业具备了明显的生态链条,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去年12月2日,经开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验收。
经开区将水污染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制定并实施了《沱江流域“德阳成都控制单元”水污染综合整治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督促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搬迁污染严重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污染整治,鼓励公众参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经开区还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新闻推荐
□杨松(德阳)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党内监督的“利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行之有效的巡视...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