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民 贫困村的转变之路 本报记者 卫琳霞 文/图
“又有新单子了,紫薯和小香薯一共要20斤,下午送到洪川镇白衣巷……”近日,在洪雅县止戈镇展望村村两委办公室里,收到短信提示订单后,“第一书记”符彬笑着对村干部说。另一边,村妇女主任史德芬正和几名同事忙着将村民送来的紫薯和小香薯装袋。
由于部分地段交通不便,种植模式传统等因素,展望村在2014年年初被定为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2户154名。近年来,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展望村通过政策惠民和依托发展能手,做活产业发展文章,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同时,积极打造村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紧密结合,实现村民脱贫致富。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
党员带头树立脱贫信心
要实现脱贫,发展富民产业是根本。为让大家树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村领导班子一致决定,由党员示范引领,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带领村民参与转变。
立足实际情况,村两委和扶贫团队先后建立起蔬菜、水果、茶叶3大党建示范产业基地,并成立3个专合组织。由村党支部书记领办田园印象项目,流转16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葡萄和建乡村休闲体验园。由村主任领办的50亩黄金芽等良种茶叶茶苗项目,2名产业党员和1名返乡农民工领办的300亩大棚蔬菜项目,为村民提供勤劳致富的门路。2016年年初,村里产业党员带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53户,其中贫困户9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展望村6、7、8组建起了紫薯、小香薯基地,约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保价回收,专合社负责管理和组织农户生产。
作为村里发展产业脱贫的受益人之一,贫困户吴贵云深有感触。“往年一家六口人就靠种稻谷生活,我身体有残疾,没法出去打工,日子难过。”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吴贵云种了两亩茶叶,养了两头猪,并于2016年试种了一亩多紫薯,一年收入万元以上。“今年打算扩种几亩紫薯,好日子还用愁吗?”吴贵云乐呵呵地说。
据符彬介绍,仅2016年,该村就带动25名党员、356名群众参与项目,13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
互联网助力
打开销路畅通发展血脉
产业要发展,销路是关键。
2016年9月,前期与展望村签约的公司由于市场价格低迷,违约拒绝收购紫薯和小香薯。消息传出,在种植户中炸开了锅,“公司不收购,那成熟的作物怎么办?”“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算谁的?”……近30吨的紫薯和小香薯卖不出去,村民、村领导班子都无比焦急。
为尽快解决问题,符彬和村两委一方面发动身边朋友寻求销售渠道,一方面积极与上级政府和联系部门沟通求助,得到大力支持。同时,结合村里上半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葡萄的成功经验,很快定下继续依靠村电商平台打开销路,走出困境的思路。
在最短的时间里,村电商平台紧急启动,将紫薯、小香薯上架销售,村宣传阵地微信公众号“生态展望”火力全开,以紫薯和小香薯为主题,制作一系列相关宣传资料。该村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洪雅论坛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平台的逐步完善和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展望村联系订购各类产品。去年10月,峨眉一鲜果公司一次性订购了紫薯和小香薯共15吨。与此同时,四面八方的订单也飞往展望村。
“脱贫攻坚就是要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结合起来,注重脱贫攻坚的持续性和长效性。”符彬摇摇手中的手机,信心满满地说,2016年,通过省、市各项检查验收,展望村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171元。
新闻推荐
张忠凯趁盛夏酷热之际,同家人驱车去洪雅县柳江古镇享受清凉乐趣。柳江镇地处玉屏山麓,既可西眺瓦屋山,又能南瞻峨眉山,且有花溪河、杨村河穿镇而过,举目望去,但见青山碧绿小桥流水古屋老街,令人...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