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业站:一肩挑“生态”一肩担“产业”

四川日报 2013-07-10 16:07 大字

6月17日,达县桥湾乡绿树成荫,几只白鹭从渠江水面飞过。在河边看着鸟儿,桥湾乡林业站站长杨吉华很高兴,“水清了,树多了,白鹭才都回来了。”

白鹭在桥湾乡安家,得益于退耕还林工程。而将这项工程落到实处,则是桥湾乡林业站站长杨吉华和他同事们的工作。事实上,天然林保护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每一项重大林业生态、产业项目,背后都有着林业站的身影。

□熊筱伟

生态:

森林保卫战的“中坚力量”

提起生态破坏,安县高川乡林业站站长马国友至今印象深刻,“1988年,站前的这个山坡都还是秃的,一下雨就泥水汹涌。”

高川乡的故事,正是四川的缩影。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是重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要防止水土流失,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四川省森林资源是关键。然而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四川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至60年代低谷时期,全省森林覆盖率仅有9%,生态破坏严重。

应对挑战,四川省接连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几大战役。而全省1355个基层林业站,则是战役中的“中坚力量”,负责将工程规划从图纸变为现实:针对天然林保护,对封山育林区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建立、执行封山育林管护制度,依据规划做好人工造林;在退耕还林中,从规划设计,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造林,到工程检查验收,再到如今抓好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等,全由林业站操办。

保卫生态的战役很成功。截至2012年,四川省2.5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3%。在高川乡,这一数据更是上升到了95%。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马国友很自豪,“乡里新种下去的树,哪棵都是林业站人用汗水浇过的!”

产业:

践行改革、引领发展

森林中孕育着优美环境,更蕴藏经济发展的“富矿”。要开采这一矿藏,作为组织林业生产经营的最基层机构,林业站责无旁贷。

然而集体林地产权不清,是发展门槛。要解决林业“吃大锅饭”问题,四川省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体怎么执行?“从宣传到完成,林业站都全程服务。”丹棱县石桥乡林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同事们利用广播、标语、会议等一切形式,向乡亲们宣传林改政策;组织开展林权勘界、宗地区划等工作,靠着两只脚,走完全乡11000亩确权林地;调处涉林矛盾纠纷,确保乡亲们满意。

到2010年,改革主体工作顺利完成,累计确权面积16283.9万亩,颁发林权证面积达15090.7万亩,确权率、颁证率分别达到99.1%、91.8%。共调解林权纠纷50662件,纠纷调处率为96%。

改革目的,是为了发展产业。而林业站则扮演了示范、引领者的角色。洪雅县瓦屋山林业站选定省重点工程瓦屋山电站移民后续林业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改造低产冷竹林面积10万亩,使冷竹笋年产量达2万多吨,比技改前的产量翻了1番。该镇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达2108元,占家庭收入比例由10年前的26.6%上升到了44.5%。巴中市更制定出“六个一”的林业站建设工作目标:每个乡镇林业站建10亩苗圃、100亩经济林园、1000亩用材林基地、人人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年收入上万元、职工户均有一套住房。为带动当地林农致富,林业站趟出了一条条新路。

一肩挑“生态”,一肩担“产业”,这是林业站作为“林业工作基石”的使命,也是它对森林、对林农的承诺。

新闻推荐

“感动洪雅人物”评选揭晓

本报讯(李代华记者文铭权)10月10日,眉山市洪雅县评选出以“德行天下爱满洪州”为主题的“2012感动洪雅人物”。周明弟、宋建祥、邓建云、刘寅、伍万银、程春林等6人脱颖而出,最终当选。年过古稀的洪...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