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川内首个家庭林场
□本报记者 熊筱伟 文/图
近日,省内首个家庭林场在洪雅县成立。
这是个脱胎于农业的全新模式——它是如此之新,以至于国内还没有准确定义。“但它将成为林业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省林业厅林改处刘国林表示。
家庭林场有着怎样一番模样?究竟有何益处?如何推进其发展?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什么是家庭林场?
更加规范、规模更大的林业大户
8月23日,灵全家庭林场小屋里只有护林员曹福元一人。下午3点,他扛着长柄镰刀,去幼林里逛了一圈,割野草。
像这样的工作,曹福元已给“白老板”干了5年。“挂了牌,也没得啥区别。”他说,家庭林场还是往日那2400亩地,7个护林员倒班管护。
成立家庭林场,和过去究竟有何不同?曹福元口中的“白老板”——林场场主白灵全看来,监管更多了:家庭林场需在林业部门备案,同时在工商局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受《公司法》约束。
白灵全是当地头号林业大户,而在之前,“基本上没人过问,处于‘散养\’状态”。他的林地2008年通过流转获得,遍植柳杉、杉木。种出木材全运至他在洪雅县城的加工厂。林木约20年成材,扣去人力、肥料等成本,纯利润约1600万元。
什么是家庭林场?在洪雅县林业局总工程师、该县家庭林场模式主推者郑良刚看来,“就是更规范、规模更大的林业大户。”
和大户类似,家庭林场具备以家庭(或个人)为出资、管理核心;有林业经营能力两大特点。郑良刚认为,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规模更大,有企业身份,融资等更方便;要偷逃税费或不诚信经营,难度更高。
郑良刚透露,将推动规模较大的林业大户成立家庭林场,全县年内有望达到10个。
有何益处?
集中管理小块林地,产生规模效益
八面村是灵全家庭林场所在地之一,推广家庭林场,村支书尹春华的兴致很高。
在他所在的村委会大院里,最大一栋建筑是敬老院。“老头老太太没人照顾,(因为)年轻的走得差不多了。”村里共3700人,倒有近2000人在外打工,林地无人管护,撂荒严重。
年轻人不愿种树,源于人均林地少,收入低。尹春华直言,务工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人均4亩林地,种柳杉20年才有如此收入。家庭林场可代管撂荒林地,为无意经营林业的村民提供了租金收益。目前,全村村民共有775亩土地流转给灵全家庭林场,共获得20年租金近70万元。
小块林地集中到家庭林场,会产生规模效益。6、8月幼林抚育、林地间伐……灵全家庭林场每年投入近80万元,统一安排人员管护。同样是20年生柳杉林,林农管理的每亩出材14立方米,而灵全家庭林场是20立方米。
如何激励更多人参与?
拿得出优惠政策,才有吸引力
在灵全家庭林场小屋的墙上,并排挂着崭新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洪雅县国税局廖福贵介绍,根据目前政策,除种植树苗外,发展林业产业都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
郑良刚介绍,在实际操作中,林业大户种树卖钱,并未缴税。
在八面村,记者随机采访了3家林业大户:何锡兵、何锡坪、郭得军。对于是否注册为家庭林场,3位态度一致——先观察下再说。“要拿得出优惠政策,才有吸引力。”郑良刚表示,洪雅县林业局已提出在年底前,推出金融机构贷款利息优惠、森林保险赔付标准提高、税收和育林费减免等一揽子优惠政策。
然而,政策落实不易。仅林业部门征收的育林费一项,计划将金额从卖价10%优惠至5%,就因阻力重重而无法通过。“少了的税费,从哪儿补上?”
省林业厅林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省内还没有相关优惠政策出台,“这需要政府多方协作”。
新闻推荐
省食药监局开门纳谏查找“四风”问题□本报记者李丹9月13日,洪雅县上正街三和药店,市民张奎东在店员的推荐下,购买了一盒治疗感冒咳嗽的非处方药。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常用药,张奎东有点不放心。“你...
洪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洪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