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意 “小投入”换来“大民生”

眉山日报 2019-08-13 07:30 大字

生产便道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又安全。

本报记者 张丹梅 文/图

暴雨过后,丹棱县石桥乡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一片绿郁葱葱。昨(12)日,记者跟随乡人大主席、村组干部,沿着一条长2.5公里、宽1米的生产便道,来到麻柳村1组村民李建忠的果园,他正在察看自家爱媛长势。“多亏了村上修的这条生产便道,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现在,从家到果园,骑摩托车只需要几分钟。”谈到这条生产便道带来的便利,李建忠激动不已。

这条位于麻柳村1组的生产便道是石桥乡今年通过乡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首条竣工投用的农村生产便道项目。没硬化前,这里的10户村民施肥、打药、采果全靠肩挑背扛,跑一趟至少1小时,费时费力,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路修好了,这里的5万公斤水果运输不再困难,采果价也由0.4元每公斤降到0.3元每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000元。

石桥乡是如何顺应民意敲定项目?怎样落实补助推进项目?人大代表在项目推进中又发挥哪些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

顺应民意 代表票决定项目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2018年11月,石桥乡各村召开2019年人大代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专题会议,初步征集民生实事项目19个。2019年3月8日,乡人大主席团、乡政府多次对接分析、听取意见,经过乡党委专题研究,按照“普惠性、公益性、可行性”原则筛选出了3个拟票决项目。3月11日,石桥乡召开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了2个民生实事项目,即石桥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出台并落实石桥乡生产便道修建补助政策项目。这两个项目回应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产业便道基础设施的渴求。

有了政策的支持,麻柳村1组迅速行动,由组长徐轩华带头,10户村民投工投劳,并筹集资金4万余元。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今年4月8日,生产便道正式竣工投用。从此,该村实现了道路通村、通组、通户、通地。据徐轩华介绍,麻柳村属于山区村,老年人居多、普遍缺乏劳动力,修建生产便道,投入少,解决的问题却很大,群众反响非常好。

政府投入 引导村民做项目

项目敲定好,如何落实补助?“在项目资金补贴上,乡政府按照商业混凝土市场价格,以每立方米8%~10%的比例进行补贴,并在年底通过验收后发放到位。”该乡人大主席彭利强介绍,项目敲定好后,乡政府及时研究并报乡党委审定,乡党委迅速组织班子成员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石桥乡农村生产便道硬化以奖代补方案》,并预算10万元资金用于该乡今年生产便道修建奖补。此方案在各村党群集中活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受到一致好评。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政府只起到引导作用,主动权还是在群众手中。”石桥乡党委书记李利均表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不仅提高了群众参与民生票决项目的积极性,还让项目实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代表履职 积极参与助项目

出台并落实石桥乡生产便道修建补助政策项目是经该乡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票决出的项目。乡人大主席团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县人大常委会落实专人为项目实施“把脉问诊”,督促乡人大代表团对《石桥乡农村生产便道硬化以奖代补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查。经过审查,认为该文件立足实际,解决农村生产便道助农增收很有必要且切实可行,不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相冲突,决定同意实行此方案,为项目政策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助推民生项目顺利开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监督项目推进,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徐轩华既是村组干部,又是乡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从组织、协调、沟通,全程参与项目监督,保障了项目的公平、公正、顺利推进。

有了麻柳村的成功经验,石桥乡元山村、界牌村通过群众自愿组织、共同参与,拟新开工建设生产便道8公里,受益群众950人,可覆盖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320亩,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3万元,直接为农民增收35万元。

“石桥乡的做法对解决普遍存在的县交通部门无项目支持农村生产便道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该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各乡镇人大代表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推动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县落地落实。

新闻推荐

丹棱县正式启动2019年征兵体检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丹梅)7月30日-31日,丹棱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2019年征兵体检初检工作。这标志着该县征兵体检工作正式启动。通过...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