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垃圾“较劲” 走出环境治理的“龙鹄模式”

眉山日报 2018-05-18 07:26 大字

曾经的龙鹄村和很多其他村落一样,生活垃圾处理不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以前村上修了一个垃圾池,还请了保洁员,但村民图方便不往垃圾池倒垃圾,保洁员也不用心清扫,投入了大笔资金,收效并不理想。”

为彻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罗朝运开始外出考察。经过多方了解,与村民反复“谈心”沟通,2011年3月,龙鹄村提出“因地制宜、分类减量、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龙鹄模式”——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生活习惯;实行承包责任制,每年招标确定承包人,按包干价给付报酬,村民们每月缴纳1元卫生费,短缺部分由村级资金补充。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政府投入难、群众参与难、长效运作难的农村环境治理的几大难题,又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很快,“龙鹄模式”效果凸显——村民上心,垃圾归位,龙鹄村到处呈现出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崭新景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充分报道,一夜间“龙鹄模式”传到了全国各地,相继有其他省市考察团来龙鹄村学习取经。罗朝运说,近年来他们村参观学习的省市考察团就有20多个。

因地制宜

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环境美了,钱包也要鼓起来,生活才能更舒心。在治理农村垃圾的同时,罗朝运还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如何让村民富起来?

2011年,经过多方考察,与村干部商议后,罗朝运决定引导农户改良果树品种,由单一种植脐橙,转向种植不知火、清见。同时,为解决水果运输的问题,他又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完善道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龙鹄村条条柏油路通向每家每户。

“我们家改种不知火好多年了,现在交通方便了,果子价格提上去了,每年卖果子的收入都是上万元,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谈到如今的好日子,村民黄月娥脸上满是笑容。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罗朝运团结带领群众,扎实开展工作,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3000多元上升至2017年的16800元。带领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2017年,罗朝运被评为首届“丹棱榜样”。罗朝运说,下一步,他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做好龙鹄村统筹规划,让群众持续奔康。

新闻推荐

落实推广工作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见习记者张丹梅)为贯彻落实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连日...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