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警醒 共御灾难
提升能力 从容应对 5年投入资金24亿元,加快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处于龙门山地震带附近,地震灾害时有发生;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旱灾害反复上演……构建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体系,重要而迫切。
各种灾害的惨烈警示着眉山政府和人民。“有些灾害难以避免,但有准备和无准备大不一样,准备好和准备差大不一样。”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建设防灾减灾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全市从县区到乡村,围绕防灾减灾监测预报能力、建筑物防灾设防能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保障能力、农村民居防灾减灾能力、抢通保通能力、水利设施防灾能力、救灾物资保障能力、专业队伍应急能力、全民防范能力以及紧急救援能力等建设紧锣密鼓,已投入资金达24亿元,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5年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在眉山人民与灾害抗争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已让眉山的防灾减灾能力今非昔比。我们看到,建成的市级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室及重要地质灾害远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全部地质灾害24小时不间断专职监测;建成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程、新增粮食千亿斤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使眉山市的气象灾害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看到,全市应急避难体系实现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8个市级大型应急避难场所、15个县级应急避难场所、120余个乡镇应急避难点,建成59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抢险救灾专业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共成立专业救援队伍91支3000余人,兼职救援队员2万余人,志愿者队伍8支720人。
2016年汛期,眉山出现了5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灾后,家住丹棱县张场镇的村民杨国立看着自家仍“岿然屹立”的房子感叹:“要不是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房子就倒了。”
增强意识 全民防御 市民的避险知识和救援技能有待“补课”
经过一次次灾难考验,如今眉山市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救灾效率不断提高,救灾能力大大提升。不过,构建强大的防灾减灾体系,光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眉山市的防灾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如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防灾减灾从根本上离不开全民参与。能否紧绷防灾减灾这根弦,在灾害预测方面联防联控,能否在灾害降临的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应对,对于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社会公众参与度,近年来,眉山市陆续新建了一批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活动场馆,有关部门也积极通过社区、学校、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各类减灾知识的普及,市民的减灾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具体到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上,仍有不少“短板”。
近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调查,只有不足1%的被调查市民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防灾减灾知识和相应的自救互救技能;而有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缺乏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技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掌握”。
“要时刻紧绷预防灾害的这根弦。”市民何世国表示,预防灾害,要多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对灾害的必要技能;同时,应多参加常态化应急演练和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价一个城市的防灾减灾安全程度,并不仅仅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专业队伍建设、减灾器材硬件配置等政府行为,而更多地体现在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接受减灾教育的程度、应对各种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眉山市在提升城市安全水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如何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记者:请各位谈谈政府如何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陈雨玲:据我了解,眉山市已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防御机制。政府已经把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相关考核体系中,纳入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运行和维护的财政投入渠道中。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张开源:可以以社区为载体,以公众、企业、社会组织为主体,以防灾减灾志愿者为骨干,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主导,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应该将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灾害易发、多发区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罗艺: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抗灾能力,政府要将防灾减灾救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搞好抗灾物资储备、避险场所建设;同时,政府要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提高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以抵御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怎样共同应对灾害
记者:请各位谈一谈,如何发挥群众作用来共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陈雨玲:各级政府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关键,起主导作用,要高度重视各方的参与作用和推动作用,整合内外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实现社会参与的巨大合力。
张开源:应该建立健全减灾救灾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减灾救灾信息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咨询作用,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罗艺:应该积极培育社会救援组织,组织社会救援力量,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社会参与力量的大联合,一盘棋,以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闻推荐
强化措施加强巡查抓实垃圾禁烧工作本报讯(记者林茂春)近日,记者从丹棱县城管办了解到,为进一步抓实垃圾禁烧工作,该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坚持全面防控与重点防控相结合,确保城区范围内无垃圾焚烧现象发生。...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