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发展引领农业改革——两个果农折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丹棱路径”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4-11 10:46 大字

“中国桔橙之乡”丹棱县,有杂柑类水果16万亩以上,其中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杂柑达12万亩,农民人均水果面积达1.3亩以上,职业果农达8万余人,占农村人口的73%。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68元,增长速度在眉山市排名第一。去年,以“不知火”为主的“丹棱桔橙”进入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品牌强度871,价值40.61亿元。

近年来,丹棱县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同时采取政府高位引领、农民广泛参与、深入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趟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丹棱路径。

刘文全,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村民,1981年底包产到户承包耕地7.5亩,主要种水稻、玉米,收益甚微。1984年,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植了40株本地红桔树,3年后挂果,每公斤红桔售价0.4元,大大超过了种粮效益。1990年,他又把红桔改换为罗伯逊脐橙,同时栽下了100株脐橙,3年后高换的脐橙进入丰产期,收入600元。

2000年丹棱县农业专家引入杂柑进行区试,筛选出以“不知火”为首的杂柑品种,2005年在全县推广。为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基地,促进全县水果生产发展,丹棱县政府决定:当年成片高换或栽植5亩以上“不知火”品种的农户,每亩给予30元现金奖励,并首次从财政资金中列支。直到2008年,刘文全才高换“不知火”100株,同时买回大桩头500株栽下待嫁。今年,刘文全再次嫁接“不知火”200株,目前种植有“不知火”700株、“春见”100株、“爱媛”80株。一路走来,刘文全从种水稻、玉米到种红桔、脐橙、葡萄等,最终选择种植“不知火”“爱媛”和“春见”。2016年,刘文全家仅种植业总收入就达8万多元。

赵泽如,丹棱县板桥村村民,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把自己家的粮田逐步改种果树。随着“不知火”在全县的推广,2005年,赵泽如将家里的280株脐橙树一半改换成了“不知火”,2011年将余下的脐橙树全部高换。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加坚定了赵泽如的发展信心。2013年,赵泽如与黄玉斌、童建伟、彭光跃、宋丽容等5人共同成立了“北纬30度水果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达118人。当年12月,他又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丹棱桔橙”母品牌之下,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一个自己独有的商标——“棱味”子品牌。

2014年,丹棱县出台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专项资金,选择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农民向“有能力、有资金、有规模、有市场”的“四有”现代农民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赵泽如抓住这一机遇,流转土地50多亩,投入资金5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丹棱县板桥不知火家庭农场”。2014年收入超过17万元,2015年超过19万元,2016年突破20万元大关。

刘敬宗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新闻推荐

摘掉“穷帽”奔小康 ——老峨山片区脱贫攻坚启示录

本报记者邱文清/文郑顺/图张场镇老峨山片区因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过去曾被称为丹棱的“小西藏”。2015年以前,这里仍有750户21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守在山上“靠天吃饭”。但仅仅两年时间,老峨山脱贫...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