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志愿者 “益”心为社会
贫困学子得到的奖状贴满墙
甘做志愿者 “益”心为社会
“希望通过这样的爱心助学活动,传递爱心,温暖更多的困难学子!”随着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王旭的一声动员,2月13日早上7时30分,2022年度“益起来助学·关爱慰问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当天一大早,马鞍山公益善食馆门前热闹非凡。30多位志愿者们穿着统一印有“志愿服务标识”的马甲,忙碌着核对学生信息、分装助学基金、搬运爱心物资。大伙儿将提前准备好的牛奶、鸡蛋、大米等爱心物品搬上车辆,兵分9路驱车前往贫困学子家中。
8时30分,一辆辆爱心车辆准时发动。
“时间真快,这已经是‘益起来助学’公益项目的第六个年头了。一定要在开学前,将这份温暖送到孩子们手中,心里才踏实。”说话的正是王旭,他所在的第三组志愿小分队,正驱车前往目的地和县。
每个孩子将获得多少助学金?助学基金又来源于哪里?
说起项目,王旭立刻打开了话匣子。2016年4月,“益起来助学”公益项目由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发起并正式启动。“当时就是希望有个平台,凝聚更多的向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为贫困学子点亮光明之路。”王旭说,今天共有51位学生受到捐助,每位受助学生按照现有学龄阶段将获得600元—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这些助学金和慰问物品来自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和“益起来助学”爱心义卖收入。截至目前,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志愿服务总队已举办220期“益起来”助学义卖活动,参与义卖的志愿者和爱心市民达到1万人次,筹集善款已超过5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当天行至的第一站是和县香泉镇。
“哟!妹妹长高了不少嘛!什么时候开学?姐姐的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出来?”……一下车,王旭和其他志愿者就将车上的物品搬下车来,热络地和孩子们聊起学习近况和生活情况,并将助学基金交到孩子们手中。
丹丹(化名)姐妹俩父母身故,家中只剩姐妹二人相依为命,多年来一直是“益起来助学”公益项目的重点帮扶对象。“有时候在大学里,还会惊喜地收到王叔叔寄来的大礼包,就像家人一样,真的很温暖很感动。”丹丹说,在学校她还积极参加了“爱心社”,通过义务植树、看望老人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争做爱心接跑者。
像这样的温情画面和暖心话语,凝聚在了整日的行程之中。接下来,第三小分队又分别前往乌江镇、善厚镇走访了其余几户受助学子。
时针指向下午1时30分,志愿小分队即将前往最后一站。由于开学较早,此时,宁宁(化名)已在学校内,不得已,志愿者只好将爱心物资送往学校。“我们把志愿马甲脱了吧!就像亲戚一样在校门口看望一下孩子。米、油等物资孩子不好携带,也折算成等额助学金。”在王旭的号召下,志愿者们和宁宁有了一次校园门口的别样“会面”。
一个举动温暖人心。志愿者们用行动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更用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每次慰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满墙的奖状,看到这些孩子身处逆境却奋发努力,令人倍感欣慰。”志愿者范轶群是第三小分队的一名组员。作为一名曾经的教师,每到一处,她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初次加入志愿者队伍时仍保持观望态度,后来看到一个个贫困学子真正受助,我也成了这个志愿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观望,到支持,再到加入……越来越多像范轶群这样的志愿者,见证了“益起来助学”公益项目的成长轨迹。
返程途中,王旭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底,和县红公益项目已正式启动,这也是继公益善食馆之后,全市第二个“造血式”全民公益平台。下一步,马鞍山公益善食馆将进一步扩大义卖场地、扩充义卖品类,为学子们多渠道筹集善款,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宋冰冰
新闻推荐
促销力度稍降购买热情不减元宵节将至,汤圆进入销售高峰甜甜蜜蜜闹元宵。元宵节快到了,在马鞍山各大超市、卖场,象征着团圆甜...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