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神皖马鞍山发电公司致力“三不”打造绿色码头 守护一江碧水
卸船机正在抓紧卸煤 记者 余齐斌 摄
记者 余齐斌 通讯员 赵晓静
2月9日,一艘舷号“长能186”的装煤船停靠在国能神皖马鞍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长江燃料码头,两台卸船机隆隆作响,正在抓紧卸煤。
“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去年以燃料码头改造为突破口,落实神皖能源绿色低碳清洁发展战略,助力全市打造成亲江亲水的‘城市生态客厅’,坚决守一江碧水。”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运红掷地有声。
不让一粒煤尘飘入长江
据了解,这只煤船来自镇江,装煤7500吨,两台卸船机7个多小时就能卸完,整个过程可谓“绿色环保”。
煤炭是散装货物,装卸中产生的细微煤粉会遇风飘散。为不让一粒煤尘飘入长江,保护好一江碧水,2018年起,该公司遵循《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按照“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码头污染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已投资225万元,分批次对6台卸船机实施干雾抑尘改造,分别在每台卸船机煤斗两侧设置挡风板,在料斗出口和出料皮带头尾部加装抑尘喷嘴56个,共计336个喷嘴,实现了抑尘全覆盖,抑尘效果100%。同时,对码头面、卸船机架构整治出新。去年3月,公司又投资18万元,在6台卸船机出料皮带下部加装接料板,防尘效果极好。
对于公司码头的巨大变化,在燃料部干了近30年的燃料部主任周继朋最有发言权:“以前,我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层煤粉,窗户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现在煤粉没了,空气清新了,心情也舒畅了。”
不让一滴污水排入长江
该公司原设计码头面雨污水是无组织排放的,一部分直排长江。为保护母亲河,把生态优先落到实处,2017年,该公司迅速进行码头区域径流水收集改造,将码头岸侧、通道两侧、1号栈桥四周加装防水坎,码头岸侧设有通向5个集水箱的集水槽,当箱内水位达到限位时,潜水泵自动运行,将雨污水排至厂区内沉煤池进行处理再循环利用。
2020年,该公司再次升级改造码头径流水收集处理装置,将防水坎线延长、区域径流水收集面积扩大,5个集水箱功能升级,回收沉淀后的雨水经化学混凝处理后,用于输煤系统水冲洗或煤场水喷淋降尘,使水资源实现了100%循环再利用,不让一滴污水排入长江。
在细雨飘飘的码头,周继朋告诉记者:“鉴于使用多年的码头集水槽损坏增加,今年公司将拆旧建新,提升收集效果,还将实施码头靓化工程,加装灯带,打造美丽夜景。”
不让一滴油污落入长江
“船舶岸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港口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绿色码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措施。”在码头面上,公司副总经理曹培斌指着接上了岸电的船舶说。
以前船上生活和部分生产用电,主要依靠船上辅助燃油发电机不间断发电,但燃油发电噪音大、费用高,且滚滚黑烟不断,极不经济环保。现在,船主一靠码头就使用岸电,平均费用不足300元,大大降低了燃油成本。同时,船员将船上的生活垃圾交付上岸,船舶污废水也被泵机抽到码头侧边的船舶污水接收装备中交岸处理。
据悉,为打造“绿色码头”,该公司过去两年投资3万元,在每个泊位上自建岸电装置,为来煤船舶提供380伏和220伏电源;后又投资4万元,在码头北端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接收装置,在码头中段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站。截至去年底,码头累计接收船舶生活污水27.3立方米、供电15762度,为船主节约柴油3415公斤。
新闻推荐
天然气壁挂炉如何节能省气马鞍山港华燃气公司为您支招在天然气设备中,壁挂炉的燃气用量是名列前茅的,怎样即发挥天然气壁挂...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