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点绿成金” 今朝“生态富民”

皖江晚报 2021-12-21 02:02 大字

滨江湿地(资料图)

数载“点绿成金” 今朝“生态富民”

这是一场生态优先、引领发展的绿色蝶变——

马鞍山推动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市上下一心,着眼全局高位推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这是一次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的非凡航程——

从修复生态伤疤、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到盖厚绿色“被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走生态富裕路子、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市上下执笔共绘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城市谋“绿”发展,轮廓日渐清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鞍山市再次吹响新征程的号角:要突出绿色转型示范,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点绿成金,释放红利。从因钢设市到生态立市,从生态“软环境”变为经济“硬实力”,在这片热土上,生态价值正在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幅青山绿水、江面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一江两岸徐徐铺展。

守护碧水东流

“生态痛点”蝶变“文化景点”

金秋十月,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城中走向江边,在长江东岸滨江文化公园隆重拉开帷幕。用绿色江岸当底色,将古今诗词作纽带,以长江文化为主线,这座城市奏出了对母亲河的最美赞叹。

然而四年前,就是这片土地,还是非法码头、砂场盘踞,垃圾遍地,违建滋生的脏乱之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别说聚会休闲了,就是想到江边看长江风光,也不容易。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

面对发展需要,顺应群众呼声,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举全市之力,倾全市之智,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这座曾为共和国打响“钢铁大会战”的城市,再次擂响“长江保卫战”的震天战鼓。

思路决定出路,起点决定高度。一项项顶层设计渐次推开——创建“指挥所”,全面推进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制定“作战图”,按照“一轴、五区”的空间架构,精心“雕琢”长江东岸;签订“责任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年度目标纳入市委月度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推进日常调度。

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整治散乱污企业704家;2984户10757名渔民告别“水上漂”……借“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之力,落“突出问题环境整改”之实,一个个专项整治行动,打出“铁腕治江”组合拳,还一片绿色江岸。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治污、治渔,更要治岸。

马鞍山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通过一体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35条黑臭水体全面“洗白”,让“源头活水”长流长清。

打出组合拳,形成大合力。

非法码头和船舶修造企业整治、“清废”行动、入江河流和排口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园区排查、加强执法监管、创新服务方式……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全面压实整改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塑长江岸线。

昔日生态“痛点”变身环境“亮点”,一江两岸万象回春。

厚植生态底色 “生态伤疤”迈向“城市花园”

初冬时节,花木凋零,但凹山湖畔山坡上,一排排沿着山体栽种的元宝枫、山桐子、杜仲仍生机勃勃。“这三种树木是附加值极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在实质性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问题的同时,将带动后续产业发展。”向山镇建设办工作人员杨亮介绍道,“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推动向山地区真正实现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之东,一场新时代“向山大会战”正在上演。

今年,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获批EOD模式试点,开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篇章。围绕打造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和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目标,马鞍山市强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

追“青”逐“绿”,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

一直以来,马鞍山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长江生态廊道样板示范区、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共创”为目标,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方式和土地要素保障,持续聚焦长江生态廊道建设,重塑长江岸线、厚植生态底色,将马鞍山长江沿岸打造成林业休闲美地、林业致富高地、林业生态福地。

2021年,全市已完成长江15公里范围内及联动区人工造林约1.6万亩;退化林修复约1.5万亩;森林抚育约5.4万亩。与此同时,马鞍山市还及时落实林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建立起长江岸线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巩固长江“建新绿”成果。

播绿更需护绿,以“林长制”助推“林长治”。

“护绿”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增绿”推进城乡造林绿化,“管绿”预防治理森林灾害,“用绿”强化资源多效利用,“活绿”激发林业发展动力……马鞍山市坚持“五绿并进”,持续巩固创森成果,让生态底色愈发靓丽,百姓尽享生态福利。

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新模式,加强林业资源防护,降低林业灾害;在全省率先开通“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站,采取“线上+线下”义务植树新模式,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滨江文化公园、荷包山相继成为马鞍山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走稳致富路子 “生态优势”化作“发展优势”

一机一屏,无需人工,“透明工厂”系统可根据订单内容自动生成生产流程及所需工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所有的厂房顶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自发自用……置身于瑞泰马钢的工厂内,可以看到,高效、节能、环保无不体现在每一个生产流程、每一处工艺细节,干净整洁的车间环境与之前“机器轰鸣、粉尘纷飞”判若云泥。

然而,这一切是曾经都不敢想的。“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马钢耐火材料厂。老厂距离老火车站不远,周围住宅小区密布,曾经因为环保问题经常被居民反映,亟须整改。”亲眼见证企业蝶变的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家胜说。

改变,始于2017年。借着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机会升级换代,企业搬进了产业园,建设了新厂房,用上了新设备,污染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按照绿色智能工厂的高标准,瑞泰马钢建成了国内首个节能环保型钢铁高温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钢铁高温材料创新中心以及与腾讯微瓴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透明工厂”。

涅槃重生的瑞泰马钢,正是马鞍山市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的生动范例。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要解决好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之策在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前,马鞍山市在全省首开先河,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买服务”,聘请专家团队为工业园区和企业“把脉问诊”,实现精准科学治污。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建立四级环境监督长制度体系,全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梧高凤自至,花香蝶自来。

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额205亿元,涵盖除尘布袋加工、环保产品研发、动力电池电芯等多个领域。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 焦其昌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众急救设施全覆盖 300台AED已在全市公共场所投放到位

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众急救设施全覆盖300台AED已在全市公共场所投放到位本报讯(记者杨正文通讯员陆丽)记者日前从市紧...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