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永传承 志愿服务守初心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李鹰

马鞍山日报 2021-12-14 02:44 大字

家风家训永传承 志愿服务守初心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李鹰

“全家齐动员,人人献爱心。”

在“中国好人”周圣清的家中,这样一幅红底黑字对联悬挂在客厅背景墙上,分外醒目。一句简单的家训,传承的是良好家风,厚植的是家国情怀。它道出周圣清自己多年志愿道路的坚守与奉献,也道出了这位耄耋老人对一家人的谆谆教诲。

家风,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1941年春,周圣清出生于江苏省邗江县一个农家,因家境贫困,在未满八个月时,周圣清就被人抱养;新中国成立后,她有幸成了第一批可以免费上学堂的孩子。困苦的生活经历让她懂得一个道理:没有好心人的救助,没有党的温暖,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1991年退休后,周圣清自费采购设备,带头在矿院社区成立了“夕阳红”晨练队,动员社区老年人开展晨练活动,进而拓展到组织队员唱歌、跳舞、跳操,组建了“夕阳红”文艺队。周圣清还从自家带来录放机、磁带、充电器等供大家使用,吸引了越来越多老年居民加入到晨练活动中。

当时晨练队伍中有位老人患病,家属焦急万分,热心肠的周圣清主动来到医院,代表家属与医生沟通,由于治疗及时,老人病情恢复很快。当这位老人再次出现在晨练场时,他拉着周圣清流着泪说:“是周老师从阎王手里把我拉回来的,我得好好珍惜,等我康复了,我也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回报社会。”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矿院社区以晨练队、文艺队和社区老年学校成员为骨干,广泛吸纳社区里电工、木工、水工、理发师、炊事员、缝纫工等具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组成了“红袖标”平安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服务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来,周圣清以“感党恩,跟党走”的朴素情怀,言传身教地影响着身边的人。无论是玉树、汶川发生地震时,还是共克时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周圣清都积极带头捐款。在她的带领下,连孙子辈也主动把积攒的零花钱捐给受灾地区或困难群体。截至目前,全家累计捐款超过万元,周圣清更是捧回一张张“荣誉证书”“党费收据”。

力量,在志愿服务中传递

周圣清的这种无私大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子女。2009年,当周圣清创办社区老年学校时,除了社区提供空闲的用房外,其余是一穷二白,缺师资、缺教材……于是周圣清召开家庭会,把创办社区老年学校硬件设施差,经费困难,没钱请老师等困难一一讲了出来。

女儿购置了一大箱粉笔以及笔记本、圆珠笔等学习用品;儿媳表示“自己是一名教师,只要安排好课程保证随叫随到”;儿子主动承担了政治思想、国际形势、国防知识和马鞍山发展史等多门课程教学任务;老伴孙华俊自学二胡等乐器,勇当社区文艺骨干积极参加演出……可谓是全家齐上阵,家人纷纷表示,“为社区做奉献,全家人都不能落后”。

让周圣清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17年上半年,老伴孙华俊经检查确诊为食道癌,这对周圣清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在那些日子里,周圣清把悲伤压在心里,白天组织安排好爱心助邻社排练迎接党的十九大文艺节目,晚上精心照料安抚老伴。而老伴却拉着她的手说:“看到你还能为党做点事,我心中也十分快乐。我走后,你们红袖标志愿者队伍不能散啊!”这也成为老伴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周圣清已经80岁了,但人老雄心在,扬鞭奋自蹄。“我会一如既往地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把好家风传承下去,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周圣清说。

如今,周圣清“全家齐动员,人人献爱心”好家风家训成为社区居民的美谈。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经常能看到“红袖标”平安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祖孙三代同在街头开展志愿服务,这也成为马鞍山这座城市里一道优美风景。

图为周圣清祖孙三代部分家庭成员合影。(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退伍不褪色 一线显担当 记退役军人、雨山区城市管理局平湖中队分队长余高高

退伍不褪色一线显担当——记退役军人、雨山区城市管理局平湖中队分队长余高高见习记者胡越通讯员鲁旭16年前,他身着戎装,是...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