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之路 ●张砚钦
浅谈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之路
●张砚钦
随着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我国的电视新闻诞生了。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电视的兴起,如今,电视新闻走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当然,在多元化的媒体传播趋势下,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也得到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新闻采编等层面也开始细致化呈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水平,已经成为有关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进程的全面推动下,以往的独家新闻这个形式已不复存在,最新的新闻信息在整个传媒体系中共享,很多新闻信息在不同的传播方式上往往呈现互通之处。由此,可以让很多的新闻看点呈现相似性并快速向差异化新闻评论和播报关键点等方向发展。很多电视台在对特定新闻内容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尽管立足点和报道的问题点有所差异,但是新闻观点多元化的现象尤为明显,其中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也有所强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要更贴近百姓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引导大众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事件本质内涵。
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发现传统媒体在对新闻内容进行信息采编的过程中,需要相当数量的人员进行信息的整合和重复编辑,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实效、整体工作效率,甚至新闻报道质量,对受众群体也没有起到最理想的舆论导向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新闻信息全方位共享,不管是视频信息还是图形文字,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利用现代化数字媒介手段进行智能化采集和处理,极大地减轻了整体新闻传媒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也强化了新闻传播功效。此外,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变得愈加宽阔,任何人都可以将发现并记录的特殊性事件提供给新闻媒体,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此同时,更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采用团队化合作模式,对所有的新闻信息内容进行处理,提升了整体的新闻采编效率,保证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真实性。
我认为,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是在传播媒介系统化融合前提条件下,通过表达手段的创新、各类宣传媒介的交叉化改良,形成既有新闻观点整理、评论的“个性化”、“平民化”新闻。各级广播电视新闻领域可通过建立“我是新闻发现者”板块的方式,将广大群众纳入新闻素材搜索者的行列。鼓励广大群众通过自我拍摄的方式,为广播电视新闻提供素材,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素材的丰富程度。同时,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要充分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或听众进一步探究新闻的内容,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此外,要加强舆论引导。我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功能,一方面在于为群众提供了解时事新闻的平台,另一方面则在于引导舆论,纠正群众的错误认知。新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等新闻平台数量的增加,新闻报道在掌控舆论方向等方面的难度逐渐加大。对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自身在引导舆论方面的责任,以达到有效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如今,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引起更多人的深入思考,这可以说是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共同造就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微信、微博等为承载平台的新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在这种环境下,群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件真实性以及吸引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广播电视新闻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编辑,报道越来越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何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提高其新闻报道的创新性及吸引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者研究的重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者可将上述技巧应用到新闻报道的编辑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力和受众覆盖面提供保证。
(作者单位:马鞍山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捐赠科普展品助力乡村振兴手工转动把手,观察发电现象;平面反射镜对实物成虚像,对虚物成实像……10月20日,雨山区向山镇向阳村...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