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传承历久弥新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刘向东
诗歌传承历久弥新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访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
“大青山还是这么美,马鞍山的文化氛围还是这么浓厚。”10月14日,拜谒诗仙后,漫步青山脚下,遥想滨江盛景,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的神色中满是赞许。与马鞍山,因钢铁相遇,因诗歌缘深,刘向东说:“诗歌,正是这座钢铁之城柔美的另一面。”
曾任职于钢铁企业的刘向东,遍访钢铁城市,却在第一次到访“因钢立市”的马鞍山,就被她的诗歌底蕴深深折服。谢朓、李白流连于此,数百位诗人千余首诗文流传,“不愧是‘千古人文地,一城山水诗’。”
之后,以诗人、作家之名,刘向东与马鞍山的缘分愈积愈深,参加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次数也越来越多。2020年,受邀之下,他携手诗歌名家组团到薛家洼等地采风,创作的《芦苇江湾》等精彩诗篇,更成了本届诗歌节上的亮点。“诗意长存、创新不断,李白诗歌节方能持续33届、坚持33年。”刘向东表示,也正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尊重、对诗歌传承的历久弥新,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立足长三角“白菜心”新定位,我们的城市诗歌要往哪里去?诗歌节应该怎么办?“此次诗歌节上,‘长江文化’与‘诗歌文化’两条主线并驾齐驱,就是很不错的尝试。”刘向东认为,要诗歌为引、文化为媒,深入挖掘马鞍山“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扩大马鞍山长江诗歌文化影响力。“诗歌节的举办,对提升文化吸引力、发展文旅产业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刘向东说。
“诗人,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讲述者与传承者,也承担着比以往更重大的责任。”刘向东希望,马鞍山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能赓续诗歌文化根脉,创作更多诗歌精品,让诗歌成为助推马鞍山高质量发展、飞向新时代的有力翅膀。“要把握时代脉搏,找准文化方向,拉开审美距离,在见证生活、表达生活中彰显精神趋势,创作出有内容、有筋骨、有温度的佳作。”
同时,刘向东表示,马鞍山也需用好“中国诗歌之城”这张金名片,进一步加强诗歌创作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形成出人才、出精品的生动局面;通过诗歌节、演出、展览等活动,推进诗歌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唤醒市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诗歌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文/记者 邓婷婷 图/记者 唐焱
新闻推荐
遇见诗与歌 满城皆浪漫 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成果展示会演出精彩上演
诗歌节成果展示会演出现场遇见诗与歌满城皆浪漫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成果展示会演出精彩上演青石板路的小巷深处,小桥流...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