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一子落” 转型“满盘活”
东科半导体自主创“芯”
马鞍山市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一子落” 转型“满盘活”
立起“亩均标尺”,企业按“质”排名,加速扶优汰劣,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让“寸土生寸金”,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变“无序博弈”为“带标出让”、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承诺”,事前定标准、拿地即开工,为项目建设提速,让营商环境更优。
领改革风气之先,促发展“一马当先”。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马鞍山市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在全省率先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通过算好“亩均账”做优存量,用好“标准地”做强增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积蓄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
算好“亩均账” 发展高质量
洁净车间内,16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颗颗电源管理芯片不断封测下线……走进占地仅4亩多的安徽省东科半导体有限公司,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得益于坚持不懈自主创“芯”,去年东科营业额高达2.35亿元,亩均税收超过全市99.7%的企业。为进一步扶优培强,马鞍山经开区通过盘活50多亩低效用地,新建长江经济带皖江电子及新能源基地项目标准化厂房一期(东科半导体)EPC工程项目,目前已实现结构封顶。
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全力让“寸土生寸金”,正成为马鞍山市企业及县区、园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群像。
马鞍山市对标“杭嘉湖”,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立起“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企业按“质”排名,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评价范围实现全市工业企业全覆盖。
要素青睐高产,英雄出自创新。
迈入“亩均论英雄”时代,广大企业聚力创新、拥抱“智造”,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实现“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税收较上年增长超一成,亩均税收增长超50%以上企业720户、增长超100%企业460户。
企业加快转型,政府全力引导。
马鞍山市通过实施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潜力企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低效企业倒逼退出“四个专项行动”,推动有限要素资源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去年以来,全市新增规上企业269家,其中有138户是从A、B类规下企业转化而来,占新增入规企业的51%。
“亩均论英雄”不仅是一张“成绩单”,更是一个倒逼机制。
“通过自主研发,公司生产的石英玻璃基板产品技术含量高,且价格仅是过去的一半左右,一举打破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诸多知名半导体企业。”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郝兵表示。
去年,为让禾臣石英玻璃基板项目尽快落地,和县开发区平台公司出资将一家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进行收储,用于孵化禾臣项目,并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通过此举,既盘活了低效土地,又缩短了新项目建设周期,实现政府与企业多赢。
马鞍山市按照“淘汰落后、盘活闲置、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回收利用、嫁接重组等方式,倒逼低效企业、低效用地退出或转型。去年以来,马鞍山市共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261户,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1.3万多亩,为战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腾出了宝贵空间。
推出“标准地” 拿地即开工
充满高科技魅力的智能化厂房依次排开,行云流水的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走进中电泰日升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如火如荼的生产景象。
作为全市首宗“标准地”出让项目和慈湖高新区“拿地即开工”的试点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中电泰日升精密结构件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10天,树立了项目落地建设速度的新标杆。“正式投产以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产值目标是2亿元到2.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赵远鸿表示。
作为全省“标准地”改革唯一试点城市,从去年年初开始,马鞍山市先行先试、率先破题,通过用地出让标准化、审批监管便捷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力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所谓“标准地”,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规划条件等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出让的工业用地。
“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除了有地块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外,还增加了一系列明确的标准要求,带地一起出让,‘明码标价’让项目‘进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科长李珊珊表示,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规定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完成所涉及行政审批的所有事项。
据悉,马鞍山市制定“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及6个配套政策文件,由县区、开发园区组织实施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8项区域评估,形成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评估评价成果。
“项目快速落地、顺利推进,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时6个多月,又一次刷新了‘蒙牛速度’!”5月28日,总投资15亿元的蒙牛鲜奶项目正式竣工投产。投产仪式上,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敏放,对马鞍山市优越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拿地即开工”,达到了让企业省心、省时的效果。据统计,“标准地”工业项目拿地后,开工周期比以往平均缩短4-6个月。在“标准地”改革助推下,马鞍山市项目建设不断跑出“加速度”,今年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0%。
在力促项目建设提速的同时,马鞍山市“标准地”改革还倒逼土地增效,通过设立科学指标,切实做到了招大引强、好中选优,让一大批“一高三强”(绿色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项目加速落地。
“过去,企业拿地主要考虑竣工投产后产出多少收益,对亩均税收、环境能耗等考虑不多。现在,这些‘硬杠杠’将倒逼企业拿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推动企业增加亩均税收。”成功拿下经开区2020-6号工业项目“标准地”的安徽中钢诺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标准地”改革,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截至目前,全市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57宗3187亩,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
记者 刘挺 通讯员 赵文翔
新闻推荐
月满中秋情溢团圆9月16日晚,安民街道鸳鸯社区联合深业集体物业有限公司马鞍山分公司举办“迎中秋,庆国庆”邻里乐戏曲专场...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