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开窗见绿的幸福感 马鞍山小康圆梦纪实
来自开窗见绿的幸福感
——马鞍山小康圆梦纪实
记者 余萍 通讯员 张平 徐守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扫过,马鞍山城区的公园、游园人渐渐多了起来:有孩童在打球嬉闹,有老人在锻炼健身,更有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沿着人行步道享受晨跑的快乐。
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开放式公园、街头游园、小微绿地相继涌现,马鞍山的城市颜值和品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市民走出家门,在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中感受诗意生活的幸福与魅力。
公园成市民打卡地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气温凉爽,天空高远,马鞍山迎来了一年中心情最舒爽的季节。趁清凉,趁天朗,9月5日,市民蔡涛带着家人来到了滨江生态湿地、薛家洼生态园等地,在秋风中,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绿意。
每当周末休息,蔡涛就会带上家人到城区的各处公园“打卡”。雨山公园、佳山公园、花果山公园、薛家洼生态园、霍里山公园、秀山湖公园、采石矶景区……蔡涛说,看风景无需远足,身边的美景也足以让人舒适惬意。
“半城山水半城诗,满城秀色在画中”,这是绿色山水之城马鞍山的真实写照。早在1996年,马鞍山市就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为巩固深化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面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新的生态环境目标,马鞍山市把园林城市建设作为各类创建的重要龙头,通过以项目为抓手,以机制为支撑,以投入作保障,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建成了滨江湿地公园、花果山公园、霍里山公园、秀山湖公园、秀山花博园、慈湖河景观带等大型开放式公园;按照建设精品、体现特色、提升景观效果的原则,新建了一批街头游园、绿地,改建了一批老旧绿地,努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着力构建具有马鞍山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新格局,基本形成了以雨山湖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纽带,以城郊农田林网和山体绿化为依托,内外合力推进、城乡互为一体的大绿化格局。
在开展园林城市建设的同时,马鞍山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实行融合式创建、综合性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软硬件、市民文明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多年来,在生态目标引领下,马鞍山市自然和谐的园林绿化体系基本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成效凸显,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人在城中,城在园中
大小公园各具特色,环城绿道遍布全城,精巧别致的街头游园、绿地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编织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马鞍山图景。
近年来,马鞍山市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生态资源,有效拓宽公园的内涵外延,不断完善公园的生态、景观、休闲等功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更美的公园景观,凸显公园的社会效益。
“这才是滨江之城该有的风貌。”尽管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来到江边游玩,但每一次来市民周倩都忍不住心情激动。“对父母来说,他们最喜欢一边欣赏薛家洼的美景,一边忆苦思甜;对我和老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在江边看日落;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俩最喜欢的还是到杨树林里撒欢。”周倩说,转一圈下来卸下的是满身的疲惫,收获的是满满的快乐和轻松。
与周倩一样,家住国际华城小区的陶俊辉也早已将家门口的慈湖河景观带当作“健康加油站”。“我几乎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慈湖河跑上一个来回。”陶俊辉在朋友圈里留下了自己的打卡记录,赢得了朋友们的点赞。
因为要带孙子而来到马鞍山定居的“新马鞍山人”张阿姨,在家附近的园中苑广场“拓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孩子们一块在广场上玩,我们这些带孩子的老人也就慢慢熟悉了起来。”张阿姨说,现在孩子们上学了,老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大家一起在公园里下下棋、打打牌,或者跳舞、锻炼,生活依然很充实。
“与以前只强调建设不同,现在的公园、游园在管理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今年推行的‘市民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举措。”市民刘先生坦言,如今,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马鞍山仿佛是一个绿色的海洋,让广大市民享受自然的美好。
新闻推荐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施工现场记者王文生通讯员李骄阳摄巢马城际江南段(含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建设用地获批本报...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