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群众“健康网” 托起百姓“幸福梦” 五年来马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皖江晚报 2021-09-02 09:03 大字

市妇幼保健院专家进幼儿园开展口腔宣传教育(资料图)

织密群众“健康网” 托起百姓“幸福梦”

——五年来马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五年来,马鞍山市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医疗资源,逐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织牢织密群众“健康网”,托起百姓的“幸福梦”。

深化医疗改革,

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甚至头痛的事。如今,由于众多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减轻了百姓的就医负担。

8月19日,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区治愈出院的裴亮春没有为医疗费而“烦恼”。今年64岁的裴亮春,因急性心肌梗死于8月12日夜被送到市人民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身体里装了一个支架,这在以往要花不少钱,现在一万块钱都不到”。裴亮春感激地说道。

“该患者体内使用的耗材,原采购价8079元/个,带量采购之后,同质量同型号的采购价为590元/个。”市人民医院分管医用耗材的副院长王健告诉记者,光这一个耗材就节约了7000多元。

据介绍,2021年以来,与患者裴亮春同批次的支架,市人民医院共使用116个,仅该型号的耗材,就为患者节约了86.87万元。

医卫领域,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只是众多惠民政策的举措之一,解决的是“看病贵”的问题。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则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近年来,马鞍山市着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了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围绕“331”架构,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2020年,各医联体共计下沉医疗专家100余人、高年资护士128人,接诊人数达3万余人次。

补齐医疗短板,

医疗服务能力“硬”“软”并举

“硬件”支撑到位,患者享受到更好的诊疗体验。近年来,马鞍山市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机构硬件设施一步步完善。

2020年10月18日上午,市人民医院东院(秀山医院)开诊;2021年下半年,市妇幼保健院综合产科楼有望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6月底前,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博望区人民医院项目预计具备验收条件。此外,马鞍山市计划在郑蒲港新区新建一家三甲综合性医院。

“软件”建设加码,智慧医院让看病更便捷。近年来,马鞍山市严格遵循国家卫健委颁布的信息系统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

在城区,各家医疗机构不断引入各种“智慧元素”,改善市民就医体验。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打造“智慧医院”,启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和以病人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建设。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已全面上线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住院医嘱系统、临床路径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门诊处方系统等;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智医助理”项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会诊帮助等新功能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资源下沉,

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健康服务

6月10日,市妇幼保健院在和县历阳镇开展生殖助孕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问诊的患者提供生殖方面的医疗服务。“到大医院看病不方便,专家下乡来义诊,我就喜欢这样的活动,既方便、又省钱。”和县历阳镇居民王女士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马鞍山市不断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内外兼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三甲医院专家基层义诊,让“大医院的医生进村”只是马鞍山市各家医院医疗资源下沉的举措之一。

对内,办好“身边的医院”,打通医疗服务堵点断点。今年3月,由人民医院托管的花山区沙塘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该院定期派驻专家进社区坐诊,1.3万社区居民不出社区也能看上“专家号”。

对外,引进“身边的名医”,实现“家门口的长三角优质医疗服务”。2021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与长三角地区名医名院开展合作,扎实推进33个年度合作项目。各家医疗机构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一批长三角区域内知名医疗卫生专家来马鞍山市坐诊和指导业务,满足本市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完善公卫服务,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2016年,马鞍山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9.13岁。2020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79.59岁,增加了0.46岁。”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科科长秦其荣说。

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离不开马鞍山市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据介绍,2016年以来,马鞍山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45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65元。

作为公共卫生服务“重头戏”的卫生应急,马鞍山市从软硬两方面补齐短板,形成快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2020年5月,马鞍山市总投资1140万元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处置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在三县三区疾控中心建成6个卫生应急指挥处置分中心,市级指挥中心视频会商系统现已实现与各分中心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了马鞍山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马鞍山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经受了“大考”。2020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发热门诊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动态研判疫情发展形势,精准开展重点人群摸排和密切接触者管控。落实“四集中”救治,全市38例确诊病例全部定点救治,治愈率达100%,全市共派出7批次42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历时65天,累计救治患者1765名。

记者 杨正文

通讯员 王梅 笃靓瑶 周术容 徐勇

新闻推荐

宿马园区借推介会务实招商

本报讯8月26日,宿马园区召开招商推介会,马鞍山市工商联及马鞍山商会等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产业转移承接策略方案,进一步推...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