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而行 “长”风破浪 五年来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

皖江晚报 2021-08-30 00:55 大字

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记者 储灿林 摄

向东而行 “长”风破浪

——五年来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蹄疾步稳

宁马城际抢工期、抓进度,宁马高速“四改八”保质保量全速推进,巢马城际铁路水陆并进…… 年中已过,项目建设向快向好的捷报频频传来;一个个加快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未来“呼啸而至”。

五年来,马鞍山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气魄在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中劈波斩浪,用探路先行的“一马当先”劲笔,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马鞍山篇章”。

蓝图绘就 蹄疾步稳

从本世纪初跻身南京都市圈,到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敞开“东大门”的马鞍山,始终以“一马当先”的姿态竞逐“融合之路”。

马鞍山市把融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融入加速度、发展高质量。2019年8月,出台《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擘画“六个一体化”美好蓝图。随后,马鞍山市出台《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安徽省率先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2020年,又印发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计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马鞍山再次吹响了乘势而进的“冲锋号”。

根据工作计划,马鞍山市谋划、梳理、遴选出20个重点合作事项和20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规划对接、毗邻合作、产业协作、创新联动、园区合作、港口联运、友好市区合作、教育医疗合作、文化旅游合作、营商环境共建、干部交流等领域。内容包括编制宁马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南京市全方位对接合作;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努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对接沪苏浙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协同发展等。

产业一体 携手共进

7月10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因为拥有国家战略的优质营商环境,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早已是企业家角逐的首选之地。

博商创道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招引落户16家企业;台资企业乔崴进五轴龙门机床项目年产值近1.5亿元;江宁、博望首个联合招引落户的项目——总投资达10.93亿元的富时科创产业园项目已正式量产……

生产线上,昼夜赶工;建设现场,塔吊高悬。

厂房内,机器轰鸣,一车车铝挡板走下生产线,被运到全国各地;厂房外,土地还在平整硬化,院墙仍在打桩筑基。位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哈德莱夫(马鞍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外截然不同的工作进度让人不免有些诧异。公司管理人员张广第笑着说,订单排满了,只好一边施工一边生产。哈德莱夫是一家从南京迁来的企业,主要生产个性化铝挡板。

就在张广第忙着赶订单时,7月29日下午,第一工园联合中国南山集团宝湾产城落户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打造宁和两地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中国南山·第一工园·浦和智造园。该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0亿元,总用地面积800亩,以“产业+城市的综合开发和运营”为方向,推动“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

而如今,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企业100多家,六成以上来自南京。

互联互通 未来可期

在位于江东大道(九华路至梅山路段)的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先期试验段项目工地上,工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九华路站站房共需完成144根桩,平均桩孔深度在30米左右,我们正在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法等先进工艺进行施工。”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工程部技术主管柳坤介绍说。

交通大动脉建设如火如荼,“毛细血管”也被一一疏通。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开通跨省公交线路,百仙路、金家路等3条断头路全部打通;江宁区和博望区交界处,5处存在了20多年的“限宽限高门”被拆除;江宁861公交延伸到丹阳镇和江宁东山主城区,马鞍山和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在和县,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和县、南京“跨省串门”,全面对接南京浦口的“1+1+5”交通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扫除交通障碍的同时,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也在加速融合。

百川到海,未来可期,锚定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新定位,马鞍山加速奔跑!

记者 王永霞

新闻推荐

记者实地探访主城区部分路口 “集中整治”+“常态整治” 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

交警在路口指挥交通志愿者在路口开展文明劝导一些路口存在行人闯红灯的现象记者实地探访主城区部分路口“集中整治”+“...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