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青山碧水间 ■通讯员 史玉青
家在青山碧水间
■通讯员 史玉青
春日下,地处横山脚下的博望区横山村,阳光照耀下的邰家塘清澈见底,白墙灰瓦的民居在青山绿水间尽显秀美。
一早起来,村民王爱林和往常一样和老伴坐在门口择菜,一旁的孙儿正在嬉戏玩耍。在他们院前,是不久前刚清淤整治完毕的邰家塘,水清岸绿,鸟语花香。
“以前的邰家塘,池塘的水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淤泥堆积,成了村民倾倒生活垃圾、污水的臭水坑,严重影响村内环境。”王爱林说,真没想到如今的邰家塘能这么干净整洁。说起邰家塘的变化,作为全程见证者的王爱林很自豪。
王爱林的自豪,来自博望区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沟塘清淤活水行动,自2019年起,该区抓住冬季水位低,施工难度小,成本低的有利天气时机,相继开展了沟塘清淤活水“双千行动”、“冬季行动”、“整镇(村)推进行动”,对全区37个行政村内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的“臭水塘”“污水沟”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打响“千塘清淤攻坚战”,共完成清淤沟塘1275口,有效提升了全区水环境质量。如今,青山绿水间,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博望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塘一景,清出“荷塘月色”
晚饭过后,和家人一起夜游塘河,静静欣赏河上美景。又或者到了周末,约三五个朋友,骑车沿满是鲜花的河岸体验慢行乐趣……这样的生活,对住在博望小城的居民来说,不再是遥远的梦。
博望区在清淤沟塘的同时,按照“生态、景观、自然、和谐”的功能定位,积极发挥沟塘的生态景观功能,通过修建生态护坡、栽植花树等措施,将河塘清污与乡村造景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河塘特色美,实现“一塘一景、一河一韵”。如今,不少“臭水塘”通过治理变身“景观塘”,成了村民的休闲场所。
一塘一策,创新治理模式
整治后的沟塘淤泥如何处置对博望区来说是个棘手的难题,为此博望区创新治理模式,提出了“一塘一策一治理”。博望区根据坑塘大小和群众意愿,实行“一塘一策”,宜农则农,宜景则景,整治后的沟塘淤泥,根据待处理淤泥的基本性质和拥有的处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抑或固化作梗,抑或运泥肥田,使得纳污坑塘在重焕生机的同时,清理淤泥得到合理化、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提升,有效推进了纳污坑塘清零。
一塘一管,实现“长治久清”
走进邰家塘,池塘边上那块蓝色“管护牌”十分引人注目,管护牌上责任单位、池塘管护人及举报电话等信息标注清楚明确。“我们平时主要是巡查,发现有杂草太深影响观察就砍掉,看见垃圾就捡掉,看到有乱搭乱建、乱耕乱种、污水直排就出面阻止,我这可不是官哦,干活也完全是义务的。政府投入了那么多资金,把沟渠塘坝清理得那么漂亮,我们没理由不去维护好,自觉把环境搞好。”管护员王爱林介绍到,他盼望着这一池碧水的景色,能留给子孙后代。
在博望区已清淤的1275口清淤整治沟塘中,类似的管护公示牌及管护员已实现全覆盖,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发动全民参与,持续巩固沟塘清淤成果,确保每口沟塘的后期管护真正落实到村,到人,以实现清淤沟塘的“长治久清”。
山因水而灵秀,城因水而妩媚。下一步,博望区将在巩固1275口沟塘清淤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沟塘整治力度,扩大清淤范围,力争让“已清沟塘清得住,应清沟塘清得完”,使更多脏乱差的当家塘变身为扮靓村庄的“景观塘”,温暖民心的“幸福塘”。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月起施行 不按要求投放的,将受罚款等处罚
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月起施行不按要求投放的,将受罚款等处罚本报讯(记者余萍通讯员沈古新张平)4月28日上午,市政...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