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水环境已从发展“短板”变为城市“名片”,水清岸绿、鸥鹭齐飞的景色正成为马鞍山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治水有“方” 清波再漾 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叶军

马鞍山日报 2021-04-20 02:11 大字

图为慈湖河(资料图片)

马鞍山市水环境已从发展“短板”变为城市“名片”,水清岸绿、鸥鹭齐飞的景色正成为马鞍山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治水有“方” 清波再漾

记者 邓婷婷 通讯员 叶军 江陆军

2015年,马鞍山中心城区35条水系被定为黑臭水体,其中轻度黑臭25条、重度黑臭10条,涉及河道总长66.15公里,水域面积398.49公顷。

2016年,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全面启动,35条黑臭水体被打包交由“专业团队”治理运维,一场上下齐心、各方联动,多渠道筹资、多部门协同的治水攻坚战打响。

到了2018年,散乱污企业拆除、河道综合整治、水质系统净化,22条水体治理初见成效,马鞍山市被纳入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至此,治水已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肩负“示范”重托,这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斗。以治水为突破口,以百姓满意为目标,马鞍山开始告别旧有治水模式,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最终探索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的治理路径。

重整山河再出发。马鞍山市根据水系分布状况和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将全市分为采石河流域、慈湖河流域、雨山河流域三大流域,同时根据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城区分成六大片区。对三大流域污染源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摸清主要污染源分布特点、污染物负荷排放总量、水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制定流域治理方案,统筹干支流同治、上下游同治、左右岸同治,统筹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推进,实行厂网河湖一体化管理,联通流域内水系。

马鞍山市先对城区94条河道700多处排口溯源排查,对管网状况、河道本底进行调查,查清内源污染、查明周边面源污染。找准“病症”后,下一幅猛药,马鞍山市在河流两岸迅速掀起一场工业、农业、社会领域的“整治风暴”:500余家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的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工业园区所有企业实行雨水、污水排放口在线监测;规范整治畜禽养殖,推进矿山修复;严厉打击沿街餐饮排档、农贸市场、洗车洗浴等行业违法排污行为。

再从源头出发,开启涤荡之旅:完成315个小区、38条合流制道路、180家机关事业单位、350家企业的雨污分流工程,对全市1150公里雨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检测和清淤,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从源头上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推进中铁水务、南部污水处理厂、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慈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所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以上,确保不让污水流入河道;实施清淤驳岸、景观绿化、生态修复,建设尾水湿地净化尾水回补河道,构建河道小循环和河湖连通大循环,打通水路引来活水,恢复河湖生态系统……从“黑”到“清”,再由“清”变“美”,马鞍山市水环境治理的步伐越发稳健,也探索出越来越多精准治水的经验与智慧。

时至今日,采石河上,水面波光粼粼,水草迎风摇曳,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美景如同春日画卷;慈湖河畔,景观栈桥相连两岸,湿地绿道点缀其间,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雨山河沿,高清摄像头全天候、无死角视频监控,河道中传感器实时监测河水水质,更有“专业管家”实行运行维护,实现了碧水长流、美景常在……马鞍山的水环境已从发展“短板”变为城市“名片”,水清岸绿、鸥鹭齐飞的景色正成为马鞍山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更多报道详见今日三版

新闻推荐

向山镇平山社区老年人 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运营

向山镇平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运营本报消息记者张令琪通讯员陈燕报道4月15日上午,向山镇平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