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同行,共同见证,看马鞍山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打通绿色“创新链” 擦亮生态“金招牌” 记者 任德玲 杨正文 余萍 通讯员 王华罡

马鞍山日报 2021-04-16 01:45 大字

马鞍山环保管家环境信息服务平台。记者 任德玲 摄

公司技术人员巡检输电线路。(资料图)

护渔队员江边巡护。记者 余萍 摄

国能神皖马鞍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资料图)

阔步同行,共同见证,看马鞍山如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打通绿色“创新链” 擦亮生态“金招牌”

记者 任德玲 杨正文 余萍 通讯员 王华罡 邱雪 赵晓静 雍旬

核心

提示

环保管家化身“专科医生”,把脉问诊生态环境问题;绿色企业扛起社会责任,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退捕渔民变身滨江“护渔员”,守护好长江就是守护好家园……

还一座绿色之城,造一片“生态福地”。

近年来,马鞍山多方探索,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从“管理”的一元主体到“治理”的多元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问诊园区企业 环保管家蹚出治污“新路径”

4月15日下午,步入马鞍山经开区环保管家驻点,醒目的“马鞍山环保管家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大屏映入眼帘。平台共有政府、园区、企业、公众四个端口,集成了环境状况管理、环保咨询服务、环保管理培训、信息专栏等众多版块,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管控。

“这相当于环保管家的中枢大脑。然而,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此前,园区内虽有多套生态环境监测平台,但是各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没有办法如此直观地进行展示和管理。”指着屏幕,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环保管家严佩嘉面露喜色。

2019年11月,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家团队进驻两个国家级开发园区——马鞍山经开区和慈湖高新区。当时,严佩嘉和华南所的同事们一起来到马鞍山,成为马鞍山经开区环保管家。

开展园区环境状况调查、排查园区排水管网现状、查看企业环保设施状态、制定“一企一档”环境档案、出具环保管家意见书、建设环保管家信息平台……“既是对园区及其企业生态环境‘把脉问诊’,又是‘摸着石头过河’蹚出治污新路径。”一年多来,严佩嘉成了行走在马鞍山经开区的生态环境“活地图”。

这期间,让严佩嘉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帮助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解决废气治理难题。环保管家入驻马鞍山经开区后,通过“现场调研+专家会诊+多方参与”的方式,为颐海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大气污染领域专家开展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分析环保设施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了短期改善方案+长期解决方案,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严佩嘉所在的驻点办公室距离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的直线距离大约1公里。“以前在办公室就能闻到火锅底料的味道,现在开了窗都是清新的空气。”严佩嘉告诉记者,目前,颐海已将重点生产线的废气处理设施全部更新,其他生产线的处理装置也在陆续更换中。

以前是“上门定期问诊”,现在是“企业主动寻诊”,园区企业的态度发生了悄然变化。今年,马鞍山市在九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面推广环保管家。从试点到全面推广,这也让严佩嘉和同事们十分欣慰。

“马鞍山打破了我对传统工业城市的看法,没想到这样一座‘因钢设市’的城市,会对守护绿水青山如此重视。在长江岸线整治、污染防治攻坚、突出问题整改等众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严佩嘉表示,希望这座城市绿水青山春常在!

呵护青山绿水绿色电企提升产业“含绿量”

国能神皖马鞍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安徽马鞍山万能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省首家在役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的火力发电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逐绿而行”“向绿而转”,企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坚持发高效电、绿色电,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4月14日,就企业积极参与所在地生态建设,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曹培斌如是说。

“由于持续开展深度绿改,公司各项节能环保指标持续优化。”曹培斌介绍,2012至2014年,公司投资1.5亿元完成了四台机组电除尘高频电源和脱硝改造,脱硝效率达到82%,全省最高。2015-2016年先后投资1.7亿元,完成四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在马鞍山地区率先实现超低排放。

公司位于长江边,全力呵护长江“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坚决做到不让一滴废水流入长江成为该公司的“环保目标”。为此,2018-2019年,该企业投资600余万元,完成卸煤码头径流水回收工程、港口岸电系统、卸船机喷雾抑尘改造工程,实现了公司卸煤码头产生的废水及初期雨水全部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两山’理论,央企责无旁贷。”曹培斌满是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态灰场已经成为城市的湿地、生态公园。”2019年以来,公司配合马鞍山市推动西山、团旗山生态恢复治理。公司在原址形成的天然池塘,投放数千条鱼苗,其水源已经成为地表四类水源,吸引南北迁徙的白鹭。大雁、野鸭在此栖息,一幅“漠漠水田飞白鹭。夏木阴阴,巧啭黄鹂语”的自然美景美不胜收。

“我们不仅要成为绿色电企,还致力于转型升级为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供应商,向社会提供廉价的清洁能源。”曹培斌满是憧憬地表示。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进热电联产,利用发电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集中向慈湖高新区内金星钛白、立白日化、圣诺贝等13家热用户提供优质清洁的工业热源,供热能力逐年递增。

此外,该公司还将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致力于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绿色环保综合能源企业,呵护青山绿水。

守护碧水东流

退捕渔民变身滨江“护渔员”

今年49岁的张周华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随着长江生态环境整治的推进,“张周华们”退捕上岸,并转产成了护渔队员。

“这两年政府的整治很给力,对我们退捕渔民也很照顾,长江禁捕我们也很支持!”曾经百孔千疮的长江让“张周华们”很是心痛,而如今的水清岸绿又让“张周华”们欣慰不已。“长江就是我们的家园,守护好这里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他们说。

长江主航道流经马鞍山,在薛家洼形成了一处避风港湾,这里也就成了张周华等50户长江渔民的家,200多条大小不一的住家船、作业船将水湾填充得满满当当。岸上,不算大的湾区内,曾驻扎着7家“散乱污”企业、3家非法码头、2个畜禽养殖场和1处固废堆放点。而经过整治后,如今的薛家洼生态园里,亲水平台、市民休闲步道,被成片的杨树林和如茵的绿地环绕,江畔美景令人陶醉。

“住家船和生产船拆掉后,退捕渔民领到了补偿款,并搬进了楼房。我现在转产上岸成了护渔队员,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儿子在工厂做车工,收入也还不错。”对于护渔员的新身份,张周华非常满意。每天,他都会和队友们一起巡护薛家洼到采石风景区这段长约13公里的长江岸线,负责巡护、水上保洁等工作。

“看,那边都是鱼!”4月14日上午,当记者跟随着护渔队员们巡护到滨江文化公园时,张周华突然拉住了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没入江水中的水草区域,不时翻腾起浪花。“那是鱼儿在吃草。”张周华说,现在水里的鱼明显多了起来,不时还能看到江豚跃出水面,江面上经常能看到各种水鸟翻飞……

由于禁捕宣传和执法到位,长江偷捕行为基本上没有了,但总还会有一些垂钓爱好者来江边垂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护渔队员发挥作用了。”张周华说,经过耐心地宣传解释,垂钓者们也往往都很配合。“毕竟,长江变好了,大家都受益嘛!”

新闻推荐

开车送客可直接送到进站口 马鞍山东站送客平台 即将启用

开车送客可直接送到进站口马鞍山东站送客平台即将启用本报消息记者王永霞报道4月15日上午10时,天宝路马鞍山东站前,一台小...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