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渐好采茶忙
春光渐好采茶忙
早春二月,拂堤杨柳,正是采茶最佳时。
3月22日上午,明媚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在和县善厚镇万缘白茶种植基地,79名采茶工的身影掩映在绿意盎然的白茶丛中。立于茶山之巅,向北极目,山下的自然景致一览无余,菜儿黄、水儿清、村儿美,远山近水无须画笔点缀,自成画谱,美不胜收。
山腰上,农场主人王兴家一边忙着接电话订单,一边忙着指导采茶工摘茶技巧。望着满山遍野迎着阳光在微风中摇曳的新茶绿芽,王兴家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3月20日开始,今天是新茶采摘的第三天,也是人数较多的一天,按平均每人每天3斤估算,今天大约能采摘鲜茶200斤左右。”王兴家捧着一把新茶爱不释手地介绍道。
从2016年进山开荒,到2017年引进安吉白茶,再到2019年开始采摘,算起来,王兴家创建的白茶种植农场已走过6年的风雨之路,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当初变卖家产回乡种茶,谁也不理解我的做法,谁也不看好我的创业,唯一支持的是我的爱人,6年来她跟着我受了不少苦,连平时省吃俭用的几个私房钱都拿出来让我砸进了山里,这几年没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言语间,王兴家对爱人代永琴充满了愧疚之情。6年来,王兴家夫妻以山为家,晨出暮归,朝夕相处。山,是他们的情侣;茶,是他们的至爱。
当初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但“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对此,王兴家深信不疑。2019年,马鞍山军分区一位领导探访茶山,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茶苗,倾听王兴家的创业故事,这位领导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每一碗饭都不好吃,但每一碗饭都得好好吃。”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兴家咀嚼再三,最终他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世有百行,行行不易,唯有坚持,方能成功。经过几年心血和汗水的浇灌,如今,“骨感”的茶山变得“丰满”,荒芜的山岭变得葱绿。
沐浴着党的扶贫政策,这几年在创业过程中,王兴家切身体会到各级政府对他“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恩惠。2018年,和县农业农村局将他的白茶种植农场作为“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进行重点结对帮扶;2019年,马鞍山军分区、和县人武部拿出40多万元帮扶资金,为茶山修建了一条“军民之路”;2020年,由县财政斥资78万元,为茶山建造了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烘干房;去年,善厚镇人民政府结合乡村道路建设,顺着茶山脚下修建了一条长达2.5公里的环山水泥路,为进山观光采摘的游人带来了交通便捷。
今年开春,王兴家投资20多万元,从浙江安吉引进一套烘茶设备,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现在的王兴家已熟练地掌握了一整套智能烘茶流程。当天下午,在整洁敞亮的烘干房里,王兴家开动“元丰”烘干机,动作娴熟地烘烤新茶。据王兴家介绍,一片成品茶的制作要经过采摘、精选、摊青、杀青、理条、烘干等多道程序。清明前烘烤出炉的都是白茶系列中的精品,市场价都在千元以上一斤,真正是“以克论价”。泡在水中的新茶青中带黄悬浮杯中,叶片均是两大一小,三叶相依,玲珑剔透。
得知王兴家的烘茶设备正式上马,驻万元贫困村扶贫工作队长徐俊和镇包村干部李辉赶来祝贺。几年来,徐俊像呵护初生的“婴儿”一般呵护茶山的生存和发展。下乡扶贫的日子即将过去,临别时,徐俊深情地向茶山眺望,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在王兴家的心中,徐俊不仅是党派来的扶贫干部,更是他温厚的“兄长”。在徐俊的帮助和引导下,2018年,王兴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未来可期,前景有望。无论创业的道路有多艰难,你都要做茶山的主人,向下深根,向上开花。”这是徐俊对王兴家的寄语,也是人们对绿色产业的共同期盼和祝愿。
通讯员 王智银
新闻推荐
马鞍山港华燃气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活动本报讯(通讯员王朝晖陈宏华)近日,马鞍山港华燃气服务人员走进雨山区西苑社区,开展以“服...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