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网”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
为困难群众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网”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
本报讯(记者 廖岚钧 通讯员 俞俊) 3月8日,记者从马鞍山市民政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进一步统筹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网,全市低保保障水平实现五连增并完成城乡统筹,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户年人均5124元提高到2020年的户年人均7776元,涨幅52%,临时救助标准也由低保标准的2至6倍提高至2至10倍。
2020年,马鞍山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去年7月开始,将全市低保标准由户月人均604元提高到648元,增幅7.2%,继续实施低保城乡统筹,保障水平位于全省前列。连续启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9个月临时价格补贴372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5.67万人次。
城乡低保是保障困难群体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兜底作用。近年来,马鞍山市立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严格按照救助标准,精准实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保障政策,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全面实施社会救助保障兜底脱贫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由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16749人,累计发放资金4.2亿元,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高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首次实施了贫困户“单人保”和“渐退期”政策,并在残疾人等级、特困供养未成年人年龄、支出型贫困居民认定上均扩大了救助范围,实现了兜底保障“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为方便群众办事,马鞍山市建立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县乡村主动发现“三级网络”,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及时启动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强疫情和汛情期间社会救助兜底力度,使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市民政部门将继续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困难群体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监测机制,强力推进社会救助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困难群众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完善各类救助办法,落实各项新策实策,切实为全市贫困群众做好兜底保障。
2021年,马鞍山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各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头作用,精准把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要求,加强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资源统筹,进一步构建“8+1+N”救助大格局,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新闻推荐
整治违规菜地 提升城市品质 截至3月4日,马鞍山市主城区共集中清理违规菜地118处6万余平方米
整治违规菜地提升城市品质截至3月4日,马鞍山市主城区共集中清理违规菜地118处6万余平方米记者余萍通讯员沈古新张平“小区...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