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马鞍山日报 2021-01-14 04:04 大字

建言献策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张玉科委员代表中共界别发言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一、马鞍山市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马鞍山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99件,立案62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81件,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5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6件。

二、马鞍山市公益诉讼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各界在认识上还有偏差。生态修复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办案绩效还需提升。勇于破解工作难题的精神还需要加强。

三、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两办应出台《关于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绩效考核。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

(三)发挥中心工作引领和民生热点推动的“双引擎”作用。围绕长江生态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要求,在民生领域推动公益诉讼工作。

(四)建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规范公益诉讼赔偿金的收支使用,协调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账户。

(五)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推动公益诉讼工作的社会合力。

黄启明委员代表民革界别发言

实施三大战略 优化三大环境

强力推进马鞍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马鞍山市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营商环境不够优。创新水平不够高。投资结构不合理。工业园区不够强。人才资源较匮乏。

二、推进马鞍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三大战略,奠定发展新优势

1.实施双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战略。2.实施灵活有效的人才强企战略。3.实施以质取胜的质量品牌战略。

(二)关注三大趋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1.“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融合趋势。2.延伸产业链是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方向。3.零售模式创新势必带来制造业的深刻革命。

(三)优化三大环境,构建发展新保障

1.优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化企业开办流程、继续削减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专项治理中介服务收费。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

2.优化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服务环境。要加大硬件投入,在产业园区或集聚区建设必要的服务设施;要建设一支廉洁、专业、高效的服务企业队伍。

3.优化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市场环境。建立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

李淼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发言

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

实现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一、马鞍山市城镇老旧小区现状

数量大,全市老旧小区417个。年代久,建于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270个。问题多,有的小区楼体外立面严重损坏等。

二、马鞍山市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配置难平衡。二是共建共管难推动。三是生活资源难整合。四是长效管理难保持。

三、对策建议

一要建立统筹推进机制,解决各方协同难问题。督促各地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制。统筹协调多个部门,防止重复施工。

二要建立共建共管机制,解决居民参与难问题。将改造的参与权与监督权交给居民。

三要建立资金共担机制,解决资金平衡难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旧改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政策。

四要建立市场参与机制,解决可持续推进问题。鼓励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方式,专业公司投资并运营配套服务设施。

五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解决空间利用难问题。鼓励街道、社区采用临时租赁等方式,向周边的商家承租空间,以弥补小区空间的不足。

六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长期保持难问题。探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社区治理体系。

黄山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发言

加快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

推动马鞍山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马鞍山市在区块链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较少,产业发展尚未真正起步。为抢抓区块链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建议: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研发

鼓励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学院等科教单位设立区块链学科方向和专业课程,加强人才培育。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开展前沿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二、推进“区块链+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选择部分高新园区和骨干企业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推进区块链在马鞍山市优势产业的创新应用。发展区块链和智能制造在数字化设计、决策辅助、边云协同等方面的融合应用。

三、建立区块链生态环保监管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行为信用数据平台和环保问题整改责任链。利用区块链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联动协同机制。

四、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和智慧政务

支持企业建立供应链的区块链总账服务平台。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带动中小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仓储、融资平台上链,创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探索区块链政务、数字政府等新型业态。

黄英俊委员代表民进界别发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鞍山市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扶持资金总量偏小、兑现方式比较单一、操作性和实际效果不强、政策的宣传和知晓度有待提高。

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决压减除社会民生领域刚性支出之外的其他非紧迫建设项目和非必要财政支出,压减出来的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产业扶持资金总量。

(二)修订完善政策措施。及时对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优化整合,将扶持政策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

(三)综合利用多种兑现方式。把目前主要采取财政资金事后奖补的方式,调整为事后奖补与基金、财政金融产品等并重的方式,并逐步调整为以基金、财政金融产品为主的扶持方式。

(四)提高政策兑现时效。将目前的集中组织书面申报政策兑现调整为常年、常态的网上申报,随时申报,随时审核,随时兑付。

(五)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要有宽容失败的免责机制。对于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财政金融产品的风险投资项目,也应比照建立宽容失败的免责机制。

舒荣宝委员代表农工党界别发言

厘清问题 补齐短板

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近年来,马鞍山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仍存在一些短板:监测预警、应急应对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公卫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为此建议:

(一)平战结合,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要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定期联席议事及疫情研判制度。要将疾控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

(二)财物结合,完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要健全公共卫生常态化投入机制,建立医疗机构财政保障长效机制。要建立疫情物资调配、储备制度。

(三)医防结合,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要尽快启动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要完善全市发热门诊合理布局设置。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四)长短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体系。要落实公卫岗位增编扩容。要探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激励机制。

(五)软硬结合,提升精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能力。要加快医防领域5G网络、数字化设施、应急指挥平台和智能化终端建设和改造。要建立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系统。

陈四妹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发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马鞍山市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发展后劲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造血功能较弱、发展不够均衡。

为此建议:

(一)拉高标杆,加强资金、资源、资产、土地等要素保障,谋划一批可持续、有后劲的抱团发展项目。

(二)加大农村宅基地、四荒地的盘活力度。推动集体资源进平台交易。鼓励村集体领办和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鼓励农民自有地入股,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放大集体留用地效益。

(四)对发展要素资源相似、产业同质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联盟。引导无资源无资产村成立劳务合作社,承接美丽乡村等重点工作。

(五)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吸纳一批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

(六)每年对各载体进行综合考评。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

(七)通过扶贫工作、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扶,发挥党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评选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刘庆运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界别发言

发挥驻马大单位带动作用

促进马鞍山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近年来,马鞍山市着力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创新平台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驻马大单位与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不畅,成果转化渠道单一;驻马大单位科技创新平台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为此建议:

(一)整合驻马大单位的创新资源,设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促进教育科研资源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良好格局和提供重要支撑。

(二)建立健全企业购买省内科研成果的补贴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着力发挥驻马大单位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发挥驻马大单位的人才优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驻马大单位的教授、博士等高级技术人员与本市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建立中小型企业与驻马大单位技术人员“一对一全”覆盖的科技特派员制度。

(四)以马鞍山市“1+3+N”产业布局为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协会开展交流活动,帮助企业了解产业和技术发展动态、拓展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渠道。

朱力冶委员代表无党派界别、市知联会发言

抢抓机遇 推动马鞍山市物联网产业发展

目前,马鞍山市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基础薄弱,配套产业不全;发展空间受限,市场潜力挖掘不深;信息共享不畅,市场需求动力缺失;人才资源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发展;企业资质认定不一,影响市场普及;窄带物联网应用少,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不多。

为此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明确马鞍山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促进机构,制定马鞍山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二)支持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具有创业服务、技术支撑、金融支持、人才培训和信息咨询等功能的服务体系。吸引优质物联网企业到马鞍山市落户。

(三)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提升马鞍山市校企联合攻关层次。结合政府参与的工程项目,引入物联网企业产品。通过示范性项目建设,加速推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四)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选拔优秀人才互派交流;鼓励马鞍山市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高校与企业以项目为驱动,共建实验室。

(五)统一招投标认证,推进物联网应用普及。马鞍山市应该尽早制定完善招投标的准入标准,扶持本地系统集成商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

(六)加强技术研发,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魏芯委员代表新闻出版界别发言

强化规划引领突显文化元素

乘势打造薛家洼生态园亮丽名片

薛家洼生态园是体现马鞍山市生态环境整治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应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寻找园区发展新思维、新路径、新模式,乘势推动薛家洼生态游园提档升级。

为此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将小九华山、荷包山、滨江湿地公园(杨树林)、采石古镇等纳入薛家洼规划范围,统筹保护和建设。打造长江沿线生态旅游景观;利用周边老旧厂房、老旧小区,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文创基地等。实现由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与文化、体育、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增加夜游功能,丰富旅游业态。

二、突显文化元素,扩展多元要素。与周边资源的联动整合,合理优化空间结构。融合文化元素,实现“文化+”融合发展。要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广受百姓熟悉和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文旅产业链。

三、打破体制瓶颈,理顺工作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成立薛家洼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理顺工作机制,统一对园区行使开发权、经营权、管理权等。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确保监管全覆盖。

四、加强运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将园区的经营权下放给具有实力和经验的旅游、生态经营管理公司。加强活动项目设计,开展城市夜跑、徒步、轮滑、骑行等体育活动。开通夜晚长江游船。

朱俊俊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

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马鞍山市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马鞍山的产业体系是以钢铁为中心进行拓展,逐渐演变成了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战新产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产业基础扎实,钢铁、装备制造、模具产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铁基新材料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新材料产业契合度不高;装备产业特色不够突出,急需进一步增强优势和特色;模具产业的产品线多元而粗糙,竞争力却不强。

为此建议:

应把传统优势产业放入长三角的整个产业系统中进行优化配置,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

(一)保持材料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推动钢铁材料的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以补链延链为导向,加快钢铁下游深加工企业的集聚发展。以协同创新为导向,形成长三角铁基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二)增强装备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协同。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园区协同。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科创协同。(三)发挥模具产业的配套优势:构建产品配套协同。构建行业配套协同。

朱兴江委员代表科技界别发言

加强规划引领推进马鞍山市5G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马鞍山市5G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龙头企业缺乏、产业聚集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为此建议:

(一)尽快制定马鞍山市5G产业发展规划。将5G产业发展规划纳入马鞍山市“十四五”规划。建立激励政策,对相关企业优先给予奖励和扶持。依托5G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超前谋划,构筑网络基础设施。

(二)统筹5G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进一步以软件园、数字硅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5G终端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强与国内外5G龙头骨干企业的合作。打造具有马鞍山市产业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基地。

(三)大力引进5G高端技术人才。加快引进一批5G技术人才和科研团队来马鞍山市创新创业。支持企业采用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方式,建立人才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5G人才。支持马鞍山市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联合开设5G技术专业,培养5G人才和搭建“产学研”研究平台。

严经纬委员代表社科界别发言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打造“志愿服务”升级版

多年来,马鞍山市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有100多个志愿服务典型获国家级、省级荣誉。但总体上还存在着品牌不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专业度不够、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大力实施志愿服务“十百千万”工程

(一)重点扶持10家志愿服务组织,每年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支持;(二)精心培育100个小微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每年给予不少于1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三)建立一支不少于1000人的专业志愿者人才库;(四)将全市每个社区门岗赋予志愿服务站的功能,打造100米志愿服务生态圈,全市城乡每天参与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不少于万名。

二、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制度保障

(一)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二)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财税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依法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基金。

(三)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技术支持,依托和完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撑。

廖嵩隆委员代表农业界别发言

补齐水利短板 切实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流经本市48公里。除长江、滁河过境外,马鞍山市还地处巢湖、青弋江、水阳江等水系下游,裕溪河、牛屯河为巢湖流域洪水主要入江通道,姑溪河为青弋江、水阳江流域洪水主要入江通道。

2020年汛期,马鞍山市汛情严重程度历史罕见,水利设施损失极为严重。马鞍山市水利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巢湖流域防洪体系不完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健全,现有城市防洪能力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为此建议:

(一)推进水毁设施修复。对水利工程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核查,科学编制水毁修复实施方案,将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与各流域、各区域、各工程类别总体规划相衔接,结合在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统筹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二)补齐水利短板。要统筹考虑新开辟流域洪水入江通道,提高裕溪河、牛屯河等堤防防洪标准,加强入江通道的排洪闸站建设,对已有的排洪闸站,进行改扩建或更新改造。逐步实施长江干流堤防提升达标和内河堤防防洪能力提标改造工程。(三)精心谋划项目。超前谋划灾后防汛薄弱环节重大项目;科学布局、系统完善“十四五”水利重点项目;专题研究、专班推进灾后水利项目谋划和编报。

王诚委员发言

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机制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近年来,马鞍山市先后投入资金约2.2亿元用于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线上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仍存在一些问题:优质线上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畅。

为此建议:

(一)完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开发机制。要组织全市各学段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师参与在线课程开发,系统建设在线课程,不断优化网上课程的呈现形式和授课方式。

(二)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从事线上教育的教师应将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与网络教育理论相结合。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相关平台及培训机会。

(三)建立健全在线教育保障机制。应建立在线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开展联校网教、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四)完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机制。鼓励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学生日常学习指导。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程新形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深度参与课程教与学。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大规模在线教育应急机制,达到信息基础环境安全可靠,短时间内可聚集优质师资、平台、课程等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可顺利衔接的能力和水平。

迟有木委员发言

打造特色养老产业

迎接长三角核心城市异地养老消费潮

马鞍山市发展特色养老产业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要顺势而为发展特色养老产业,承接南京等核心城市的养老消费外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水平医疗资源不足,宁马两地医保和养老政策不统一,医保报销目录和比例与南京不统一;高水平的养老产品供给不足;面向核心城市提供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为此建议:

(一)全面推动医疗资源和养老政策对接。积极引进南京优势医疗资源来马鞍山开设分支机构,合作共建。马鞍山市尽可能统一宁马两地的医保政策、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方便南京老人在马就医。积极推动宁马养老一体化的制度衔接,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二)大力支持建设新型居家养老社区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打造濮塘养生旅游示范区。引进险资等中长期资本、品牌资本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养老机构和养生旅游项目。建立优质特色养老产品库,加强区域内优质养老服务资源面向南京的宣传推介。

(三)加强特色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继续支持马鞍山市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开设短期培训班。政府加大正面引导宣传和行业监督,逐步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高巍委员发言

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马鞍山市不少园区程度不同地存在“僵尸企业”现象,这些企业占用并浪费土地、厂房等宝贵资源。因此,运用法律手段处置“僵尸企业”十分必要。

为此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敢于作为,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力度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推动“僵尸企业”的破产重组。正确引导企业理解“做优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身“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司法部门要大力引导,化解破产案件“启动难”

大力宣传破产重组的成功案例,鼓励企业负责人通过破产这一司法手段解决企业债权债务问题。各级法院要宣传进入破产程序的好处,鼓励符合破产标准的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大力推动执行案件转为破产案件审理。

(三)政策程序要完善简化,保障破产重组有效进行

完善现有的破产管理人遴选和追责制度;设立破产管理专项资金,为实现破产清算建立资金制度保障。建立专业化破产审判法庭,设置简易破产审理程序,提升破产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解决破产案件审理周期偏长的问题,实现破产案件审理的“快而优”。

刘茹委员发言

打好“五张牌” 加快形成大文旅新格局

目前,马鞍山市文旅资源禀赋丰富,产业发展态势积极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文旅融合不够深,休闲设施不完善,资源市场结构不够优,文创产业发展慢。

为此建议:

(一)打好“机制”牌,突出市场主体实力的提高。科学编制马鞍山市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行业自律新机制。整合全市文旅资源,增强文旅集团的综合实力。推动与长三角城市文旅企业合作。

(二)打好“优势”牌,深度融入长三角旅游市场。突出生态休闲、运动健康的主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深度开发。积极培育一批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项目。

(三)打好“政策”牌,完善扶持文旅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对重大文旅项目的支持。建立支持文旅发展的用地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四)打好“融合”牌,推进全域文旅业态转型升级。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马鞍山市旅游业向大文旅格局转变。

(五)打好“升级”牌,围绕特色完善文旅产业结构。引入建设一个“文化+娱乐+休闲”体验式聚合乐园;打造休闲度假体验胜地;走“乡村体验+精品文化景区”链条式文旅开发路线。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临时党委(扩大)会召开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临时党委(扩大)会召开本报讯(记者张令琪)1月11日上午,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临时党委(扩大)会召开。市政协十届...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