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江景一时新

马鞍山日报 2021-01-05 01:06 大字

无边江景一时新

(上接第一版)

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修复治理,薛家洼是个“牛鼻子”。

从201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打出铁腕治江组合拳。2019年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契机,马鞍山市以薛家洼为重点,全面实施23公里长江马鞍山段东线综合治理,规划布局为“一轴、五区”,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当年5月份,薛家洼229名渔民率先退捕上岸,告别“水上漂”。与此同时,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非法码头、修复岸堤、植树复绿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在薛家洼展开,短短数月,一个涵盖湿地堤岸、健身步道、防护林等景观的薛家洼生态园就展现在人们眼前。

数字见证治理成效——

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

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率先完成渔民退捕转产任务, 2984户10757名渔民告别“水上漂”;

整治散乱污企业704家,整改提升各类企业156家,整合搬迁12家;

清理固废堆放点95处,约90余万吨,治理修复面积800余亩;

在全省率先完成100-400(不含400)总吨营运船舶防污改造任务,共完成改造327艘。全面完成32家码头自身防污设施改造;

完成220条道路、315个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

……

昔日生态“痛点”正蝶变为环境“亮点”。长江马鞍山东岸发生秀丽巨变,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一处处亲江近水的江景公园、生态湿地成为广大市民的网红打卡地。长江水保持Ⅱ类水质,“滨江夕阳”、“江豚戏水”成为特色景致。

既看当前也谋长远

答好“取舍题”破解“环保顽疾”

不见乌烟瘴气、粉尘满天,只见花木错落、绿意盎然,走进位于和县石杨镇的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俨然一副花园工厂的模样。这些正是企业投入1700万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成果。

“技改后,企业停限产减少,这对企业来说就是赚钱,要看长期效应。”盘景水泥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唐冬泉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下力气做好环保工作的决心。

截至2020年10月,马鞍山市四家水泥厂全面达到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也意味着马鞍山市全面完成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除了水泥行业,马鞍山市其他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在加速推进。

治水、治气、治土、治废……马鞍山市打响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天上到地下,布起一张无形的生态保护网。

设立大气网络化综合监测平台,由168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组成,其中包括150个微型监测站和18个国标法小型监测站,能够对各站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精准识别、对症下药。发现问题后,半个小时内排查人员保证到位,对问题进行处理,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污染排放时间。

建成投运马鞍山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总库容约113万立方米,可填埋一般工业固废近150万吨,具备18.75万吨/年的处置规模,有效缓解工业固废二次污染压力。

既从源头治污阻断,也要在末端监控管理。马鞍山市设立企业环保正、负面清单。将污染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吸纳就业能力强、涉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的环境信用评价高或获得有效绿色认证、近3年没有环境违法记录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远程抽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同时,将违法排污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纳入负面清单,加大检查的频次,督促企业尽快完成环境问题的整改,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马鞍山的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马鞍山市民最直观感受。

2019年,马鞍山市PM2.5目标完成情况全省第一;2020年,马鞍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6至9月优良天数改善情况位居95个重点城市第4位,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空气质量改善任务目标。空气质量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既坚持治标也追求治本

答好“统筹题”践行“两山理念”

运输车、塔吊车等各种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焊接声、切割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蓝天下,巨型锅炉和烟囱、厂房拔地而起……寒冬时节,在山鹰国际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倒排工期,争取在今年春天完成所有设备调试并投产使用。”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热电厂副厂长宣晓刚自豪地指着远处的“大家伙”们介绍,正在配套建设的发电机组、能源再生车间等,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物耗、能耗、排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打出的又一张环保“王牌”,山鹰国际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被寄予厚望。项目投资7.7亿元,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批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的固废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量863吨,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

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发展方式之“病”、发展理念之“病”。要解决好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治本之策在于增加产业“绿值”,走绿色发展之路。马鞍山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治理,一手抓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8月,马鞍山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家团队进驻马鞍山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开展“环保管家”试点,按照环保治理规律来推进整治,做到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走进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干净有序,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今年以来,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产销两旺,出口更是逆势飘红。“金星钛白是全市首批环保管家试点企业。”该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朱士中告诉记者,有了环保管家的支持,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逐步迈向绿色智造。

亩产论英雄,培育“优等生”。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2019年在全省率先创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机制的基础上,2020年马鞍山市又推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升级版”,树立“亩产论英雄”的理念,通过建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和资源要素配置挂钩的长效机制,在能源供给、土地供给、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同时倒逼落后产能有序推出,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2020年,马鞍山市还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基地)的实施意见》,做大做强 “1+3+N”产业集群(基地),驱动全市产业“集”优成势、“聚”力升级。

新闻推荐

本地名特优一站采购,可选农产品近600种 马鞍山农展中心正式亮相

农产品展示区。记者邵纪明摄本地名特优一站采购,可选农产品近600种马鞍山农展中心正式亮相1月1日上午,新年第一天,备受关注...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