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的马鞍山经验

新安晚报 2020-10-28 13:15 大字

《农民日报》10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在马鞍山这座长江折为北上流经的城市,去年5月,三姑娘一家告别了几十载的船上生活,开启了人生新的转折。今年以来,长江沿岸几十万渔民也陆续退捕上岸,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迎来为期十年的禁捕期,也将开启一个新的转折。

薛家洼这个昔日脏乱差的小渔港,如今水清岸绿、鸟飞鱼跃,被称为“环境晴雨表”的江豚时不时再现江面。不只薛家洼,一年多以来,马鞍山段45公里的长江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禁渔,长江生态正在逐步恢复,可谓“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近日,记者走进马鞍山,实地观察这里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就业难、保障难、执法难,这是各地在禁渔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马鞍山创新破解三大难题,在“退得出、稳得住、禁得严”上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检验的答卷。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是压倒性任务,几年来渔业领域围绕这一目标出台政策,持续不断释放着禁渔信号。马鞍山顺应大势,预判未来,并紧紧围绕目标运用各项政策和资金,提前为即将到来的禁渔做好了准备。

着手一项复杂工作,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常规思路,但马鞍山却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路子,“啃下硬骨头”迅速打开局面。这表面上是工作方式的选择,实质上也是马鞍山不留后路、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

马鞍山之所以能够退得平稳、转得有序,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始终把渔民利益放在心上,带有“柔性”的工作方法。即便是短期有所反复,但实际人心稳了,心劲齐了,才是工作最大的推进力量。

新闻推荐

马鞍山供电公司:优化电网结构 持续促进新能源消纳

马鞍山供电公司:优化电网结构持续促进新能源消纳本报讯(记者胡晓华通讯员陶洋常舜禹王群)“注意GIS设备吊装角度,地面人员请...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