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硕果 防汛抢险一线,随处都有志愿者身影
博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硕果
防汛抢险一线,随处都有志愿者身影
今夏汛期以来,博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广泛发动市民加入到党员突击队、团员突击队、防汛抢险突击队中来,开展志愿行动,防汛抢险一线处处闪耀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那一抹红色的身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文明之歌。
记者 慕继平
通讯员 聂园 夏海苗 章瞾
防汛一线的老年志愿团
这是一群由老年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今年汛期以来,他们或冒雨到大堤上扛沙包,或顶着烈日巡堤坝,成为防汛一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听说社区在招募防汛志愿者,社区几十名老人相约请求到防汛一线。博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老人们的愿望,将其中30多名平均60多岁的老人组成“老年志愿团”。在堤坝上,老人们填沙袋、装石子、背沙包;在坡埂上,老人们手持梆筒子、铁锹,分组、分段在圩埂上清障巡堤。这群志愿者年纪虽大,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却不含糊,一名老人在巡堤时发现一处有湍急的水流出,在用铁锹铲下后发现水涌得更快,便立即向值守点汇报,同时招呼其他志愿者全力抢险,经过近两个小时奋战,渗漏口被及时堵住。
“不要小看了这些老人,他们大都参与过往年的防汛,抗洪抢险都是一把好手。现在虽然老了,但是他们把防汛战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另一个舞台,演绎着人生最美夕阳红。”老年志愿团团长、博望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小冬说。
抢险圩堤上的父子兵
在博望区的防汛抢险一线,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父子兵、兄弟“连”,他们携手上阵、互相鼓励,默默坚守防汛一线。高青松和高明就是其中的一对父子兵。爷儿俩作为志愿者加入到了防汛抢险突击队,全身心投入抗洪抢险。
7月中旬的一天凌晨,突击队员在巡堤时发现堤坝疑似存在渗漏,立即上报该段堤坝防汛负责人,并电话请教防汛经验丰富的高青松如何处理。高青松不顾一天的劳累,立即骑车冒雨赶赴现场。儿子高明一心想学到父亲的防汛经验,也立即赶往渗漏点。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儿子配合父亲通过一系列导渗措施补漏堵渗,消除了险情。
按照防汛部署,圩埂需要全线安装照明灯。因防汛形势急、任务重,作为电工的儿子和父亲主动请缨,和另两名突击队员一起冒着风雨,立杆、接灯,一天时间里马不停蹄,完成纪村河防段2000多米圩埂防段拉线搭电任务。
在抗洪战场上,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战友,他们用坚实的脚步踏实堤坝,用行动护卫着家园。
奋不顾身的“蛙人特战队”
当接到区防汛指挥部潜水堵漏的紧急招募令后,博望区8位市民立即从不同的地点赶来,组成“蛙人特战队”,连续奋战两天,轮番潜入10米多深的水中堵漏。
7月13日,位于博望镇军民圩3号泵站的涵闸突发渗漏,大坝内的蓄水通过水闸过水孔口不断倒灌涌入泵站一侧,威胁大堤安全。
危急时刻,镇村干部与闻讯赶来的水利专家、突击队员共同会诊,研究解决对策。因渗漏点在水下10米多的地方,需要熟悉该段堤坝情况、水性特好、防汛经验丰富的村民。
经过紧急摸底,吴德福、吴金付等8名本村村民和出自本村的镇村干部符合条件。大家一听说要招募他们作为志愿者组成“蛙人特战队”,纷纷应战。
从下午2点开始,8名突击队员轮番潜入10米多深的水中,用捆住钢管的棉被,一次次潜入到水下的闸口,拼命填堵。经过两天的奋战,在岸上50多名突击队员的协力配合下,8名“蛙人”将1000多袋装有泥土的编织袋堆在水下闸口位置,垒了一个约2米高度的“泥巴墙”,为堵漏再上了一道保险。
新闻推荐
紧急关头,他将自家耕地贡献出来筑堤坝护良田本报讯(记者慕继平通讯员费慧明夏海苗)丹新河岔河水位急剧上涨,如果不筑一个临时...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