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谋福祉 广厦万间安民乐
戮力同心谋福祉广厦万间安民乐
□文/谢媛毕琛耿烁
三台小区居民孙艳住在一套面积不足33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结构紧紧巴巴,进了门以后一眼能望到底,厨房只有巴掌大,每到做饭时间,主人不得不侧着身在厨房里忙活。
这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住房原本只是十七冶用于过渡的单位宿舍楼,没想到孙艳和丈夫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今年5月,他们签了棚改征迁的协议,不久即将从这里搬出,换去一个9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大套。新小区周边是早先成熟的住宅楼,环境不错,生活设施比较齐全,夫妻俩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在雨山区,像孙艳一家这样憧憬新居梦的家庭还有很多。今年,雨山区以消除危房隐患、改善居住环境、改变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 根据群众意愿和改造迫切程度,启动2020年棚户区改造征收(搬迁)安置工作,向棚户区这片城市“洼地”推进:组织实施34个棚改征收项目,其中国有土地项目15个,集体土地项目14个,国有和集体交叉项目5个;涉及住户4193户、非住宅171家,总拆除面积72.98万平方米、征地5203.367亩。其中,纳入市级重点考核项目29个,涉征4093户,非住宅170家。截至目前,完成项目3个,分别为汤阳剩余地块、省化勘院二期、三台地区环境改造一期项目,全区共完成征收户数签订协议近1000户。
棚改惠及民生 圆百姓优居梦
幸福是什么?在百姓眼中,安居乐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棚户区的存在,却成为幸福城市中的“短板”和“疮疤”。
74岁的老人朱同榆原是马钢焦化厂职工,1996年,他住进了单位分的职工宿舍,成为了雨山八村居民。三口之家挤在57平方米的“蜗居”里。虽说是两室一厅,生活却显得有些局促。“上世纪90年代都是这样的三层小楼,房屋质量跟现在的高楼大厦不能比。虽然离上班的地方不远,但周边环境太差了,旁边就是铁路,每天火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朱同榆笑着说,如果火车经过地面跟着颤就是货车,否则就是客车。“听说安置地点在市公安局南侧超山花园周边,我们也算是跟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走了。”
跟朱同榆一样住在雨山八村的一共542户,涉征房屋总面积4.3万平方米,目前入户调查已经全部结束,下一步,将选出居民代表,由代表选择评估公司对房屋价格和安置房价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拿出征收方案,经上门征求意见后再进行征收。因与铁道相邻过近,征收后这一片将进行复绿。
“平湖片区此次需要组织实施棚改征收项目11个,征收住户2291户,征收范围之广、涉及住户之多是全区之最。”平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谢宜家说,为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棚改征收的意义,各个社区都组织工作人员发放了《致棚改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棚改征收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居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据了解,为了保障棚改征收工作的顺利推进,平湖片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周末加班加点工作,安排人员入户调查居民意向、家庭具体情况以及需求,并一一约谈住户,同时,启用了“模拟征收协议签订”新模式,保障了棚改征收过程的公开透明,真正以群众需求为方向,坚持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圆了百姓的安居、宜居、优居梦。
构筑幸福新居 尽享发展红利
5月23日,趁着周末,向山镇陶村村池库村民组村民王必银来到村委会,将自家搬迁所需证件资料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一拍照登记并复印相关资料后,依次放入每户档案袋。当天下午,向山镇征迁办工作人员及村工作人员来到池库村指挥部,对村民夏如保、尹翠云、王强、王平四户进行套算,并签字确认。
和王必银同村的周亮已经套算结束,父母兄弟姐妹4户中有8人可享受棚改征迁政策,按照每人40平方米房屋置换标准,他们一共能分到1间120平方米、3间100平方米的房子。“住在这里交通太不便利了,居住环境也不好,我们迫切想要搬走。”如同周亮所说,向山镇陶村地块东至凤凰岭,南至市垃圾填埋场,西至高村运矿铁路,北至高村矿属向山镇辖区范围。该片区地势低洼,周边污染企业较多、气味重,当地村民常年受粉尘、噪音、水等环境影响,村民反映强烈,因此全力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是陶村全体百姓的民心所向。
“陶村地块环保搬迁工作自4月中旬启动以来,一直加班加点在进行,入户测量附属物并登记,原本计划8月底完成的,因为村民热情度很高,我们争取在6月底前完成。”陶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美娟介绍,目前,该地块涉改造467户,房屋面积约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7348亩。
“在棚改征迁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地块属性对其进行个性化改造,陶村地块环保搬迁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搬迁后的新房将一举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和出行问题,原陶村地块也将置换出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雨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向山镇地处马鞍山市东郊,东与江苏省江宁区接壤,是连接苏浙的门户。此次棚改政策“东风”吹到向山镇,雨山区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向山镇打造成为马鞍山东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对外交流的名片。
打造绿色名片 促进文旅融合
“天天盼着搬,可把这天盼来了。”6月8日下午,采石街道牛渚社区采站村居民周贵龙从采站村棚改征收项目指挥部走出来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喜气,他刚在指挥部完成了安置房选号。“从三十几平搬到九十几平的房子里去,你说我能不高兴嘛!”
周贵龙的确值得高兴,他原来居住的采站村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建的,房屋结构破旧老化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居住环境复杂。“当时我在采石化工建材总厂上班,房子是在政府划的地皮上盖的。随着厂子关停、职工下岗,我们也买不起新房子了,虽然这里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但也只能在这里凑合住。”周贵龙对安置房九华万家花园小区十分满意,政府一公布房源信息他就去看了。“那里环境可比现在好多了,除去补偿和置换面积,我们只要花不到12万元就能住进新房。”
采站村地块棚改征收项目涉征自有产权户是雨山区今年4093户市级重点棚改征收户数中首批实现现房安置的棚改住户。“采石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的采石矶就坐落于采石片区,采石矶风景秀美,享誉国内外。”雨山区征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撑,去年,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滨江生态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要真正让老百姓享受绿色发展的红利,促进马鞍山市文旅产业融合,就必须要将这部分隐藏在城市中、滨江旁的棚改区居民搬出来。
“过去不少房屋临江而建,早已不符合当前绿色发展要义。”该负责人说,雨山区因地制宜,为让群众早日住上房、住好房,按照“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标准,规划被征迁户的安置房建设及选择。同时,修复原生态区面貌,提升整体综合环境,让采石矶这颗明珠愈发璀璨,居民安居乐业。
合力破解难题 助推棚改清零
在做好征迁工作的同时,雨山区更加注重征迁群众的安置房建设,让棚改户“住有所居”的愿望更加接近梦圆时分。
“棚改让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47岁的裴兵原是佳山乡印山村范庄村民组的村民,2017年,他们一家三口完成棚改征迁,从自建房搬进了雨顺家园的小高层,水、电、采光、通风……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条件都有了质的飞跃,环境优美、出行便利让他与家人尝到了甜头。除了解决自身住房问题,裴兵还留了一部分钱给儿子买房,他直言“这辈子房子这件大事算了了”。
裴兵被征的原住宅正是位于佳山乡的城投4号地块项目,它的剩余地块和梅花山周边地块是市级重点项目,也是今年雨山区棚改征收的重中之重,做好重点项目扫尾攻坚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疫情后我们就及时启动了剩余地块的征收工作,目前我们按照145亩范围内、300亩范围内和剩余所有地块三个部分进行攻坚,三块同步推进。”雨山区征管中心集体土地征收科科长朱鸣介绍,“剩余地块项目因时间跨度长,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推进难度较大。我们根据涉征群众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因事施策,对确实存在生活困难和居住困难的老百姓,会同民政、住建等部门,规范程序,给予相应的帮扶救助和住房保障。”
为做好重点项目扫尾攻坚工作,雨山区征管中心各工作组和相关部门单位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把责任落到实处,及时召开棚改工作调度会解决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如今,放眼望去,一块块城市“暗斑”正慢慢消除,换得广厦千万间,大庇老住户俱欢颜。告别棚户区,迎接新生活,点一盏属于数千户被征收户的明灯,融入雨山区这片江东小城的万家灯火。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已归集政务和社会数据15.8亿条,推动数据高层级、跨区域实时共享 “数据高铁”为城市提速
马鞍山市已归集政务和社会数据15.8亿条,推动数据高层级、跨区域实时共享“数据高铁”为城市提速本报讯(记者任德玲)医院化验...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