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优化投资“牛鼻子” 做优产业升级“大文章” ●黄金秋
抓住优化投资“牛鼻子”
做优产业升级“大文章”
●黄金秋
2020年3月,马鞍山市吹响了产业升级号角,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经济发展本质在于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以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导向的产业升级。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的背景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可谓吃透了中央、省经济发展的精神和要求,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时和势,契合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必将为推动马鞍山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打下坚实基础。
一、“四个维度”考量应从投资端发力
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可以从创新、人力资本、产学研等多个角度探讨。基于马鞍山所处历史方位以及面临的约束条件,本文提出,当前亟须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撬动产业升级突破口。
1.基于经济运行逻辑的考量。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从某个区域特别是马鞍山而言,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使得本地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打破了时空界限,线下消费更多受到南京等城市的虹吸效应而外流,线上消费遍布全国乃至触及全球,消费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拉动并不强劲。此外,马鞍山市属于非出口外贸城市,决定了赋予出口极大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无论当前还是今后,都不现实。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拉动经济发展的重心更多地直指投资。进一步而言,扩大有效投资或许是措施最可行、方式最直接、见效最快速的拉动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抓手。
2.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考量。应对疫情之际或疫情过后,国家从“六稳”角度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这其中既有政策机遇,又有资金支持。若不能把握和抓住中观经济政策契机,不仅会错失产业升级与发展良机,更会与周边城市逐步拉开差距。可以预判,最近国家下达新基建任务,或许是投资计划陆续推出的开端。
3.基于成功发展案例的考量。投资能够促进资本形成,逼近经济起飞临界点,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从日本、韩国相继扶植轻工业、重工业、电子产业,并获得成功的案例当中可以得到佐证。从国内来看,国家级新区的快速发展背后均有地方政府加大投资的身影。贵州省在2014年起着手投资自身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大数据产业,如今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全国第一,由此带动了GDP增速多年全国第一。从马鞍山周边城市来看,合肥多年超常规发展,与举全省之力支持其基础设施、家电、科技中心等领域的投资不无关联。滁州、安庆2019年GDP一举超过马鞍山市,背后原因与三地之间投资增速的迥异相关。如,滁州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14.7%,安庆该指标增速是11.1%,马鞍山市则为5.9%。
4.基于马鞍山市发展困境的考量。从经济发展版图看,马鞍山市虽处于南京、合肥都市圈内,但受到辐射的效应会因滁州、芜湖以及南京周边几个城市共同受到辐射效应而充满竞争性。从经济发展基础来看,马鞍山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人口红利、人才资源、人力资本、受政策覆盖面等相对优势,还未完全释放出来。从经济发展态势来看,马鞍山市9个产业载体各自培育的主导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其他地市业已形成特色明显、发展势头强劲、牵引力强的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改造传统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主导产业,任重道远。走出上述三重困境,需要将加大投资这个外生变量,变成驱动内生发展的内生变量。
二、“四个原则”保障投资质效
1.遵循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新结构经济学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追赶增长、向稳态收敛的发展应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起点。马鞍山市通过投资盘活存量、增加体量、做优质量,亦以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基础作为基本原则,而不能一味求高求快、逾越发展阶段追求高大尚投资项目。如此,方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产业合作与分工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拾级而上的长远发展。
2.遵循融入区域合作与分工的原则。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更不是地区,而是城市群。马鞍山市地处国家重点支持、发展潜力极具想象力的长三角城市群,具备得天独厚的多重优势。要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为契机,从产业上做配套、功能上做配角、资源上做配置的定位入手,锚定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和供应链,在能够参与区域合作与分工的产业升级上聚焦投资、重点投资、优先投资,以此分享全球分工与合作带来的综合效益。
3.遵循培育关联度高的产业的原则。现代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处于优势地位部门的超高速新增长,其占经济总量中的较高份额和强劲的增长态势,抵补了原有老的产业增长势头下降的趋势,因而它们对总体增长的贡献也特别大。同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链相对较短,对前后向产业带动力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因此,马鞍山市应依据非均衡发展思路,把具备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的钢铁及机械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投资重点,在促进其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进一步壮大做强的同时,提高与其有较强关联度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波及效果。
4.遵循形成产业集聚的原则。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指出,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集聚有助于加强信息沟通与分享、协同创新、降低成本、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通过形成单个增长极推动区域及周边经济增长。当前,马鞍山市应在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和引领,打破“各自为政”的同质竞争,整合同类企业到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因地制宜加大投资,力争打造多个超百亿元甚至是超千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基地。如,可以对整合雨山、和县机器人产业进行可行性研究。
三、“四个方向”拓宽投资来源
1.对外,在招大引强上发力。一个区域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政策等要素相对稀缺,在使用时须将机会成本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将招商引资的重点牢牢聚焦于招大引强上来,多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少招铺天盖地的小项目,让有限的资源为大项目腾挪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短期能带来土地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增加等效益,中长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的聚集,从而有助于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
2.对内,在立足自身扩大投资上发力。受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影响,民间投资处于低位。地方政府在带动和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力度和预期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同时,一方面,马鞍山市须进一步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打通与南京之间路网,为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面辐射提供媒介支撑。另一方面,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国家新基建投资重点,选择部分产业予以先行投资,吸引民间资本跟投。这既是抢抓机遇、提前布局的现实需求,也符合诸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驱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防止和减少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对上,在争取国家支持项目上发力。随着国家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可以预见,大规模、多轮数、准度高的项目下达将会成大概率事件。这就要求马鞍山市结合实际,迅速行动,跟踪政策导向,增强政策敏锐性,提前编制新基建、工业技改、棚户区改造、环境整治等项目,并加大对接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地,并实现尽快开工、快速推进。虽然此类项目一般均需地方配套资金,但从长远来看会带来今后事半功倍的经济回报。
4.对下,在激发企业改造升级上发力。本土企业和企业家是新增投资主体。尤其是本土企业家有自身企业的基础、有熟悉本地区情的优势、有以商招商的渠道、有支持地方发展的情怀,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理应受到更多优待和扶持。应本着尊重企业家精神的态度,通过积极帮助他们特别是龙头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用工、融资、员工培训、政策兑现等方面困难,增强他们进一步追加投资、联合投资的信心和能力。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闻推荐
架起沟通新桥梁 打通快速发展“堵点” 马鞍山市举办2020年马鞍山台资企业港口外贸集装箱运输对接会
架起沟通新桥梁打通快速发展“堵点”马鞍山市举办2020年马鞍山台资企业港口外贸集装箱运输对接会本报讯(记者任德玲涂慧民...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